吴差山
即今浙江德清县老县城东南乾元山。《南齐书·沈驎士传》:驎士“隐居余不吴差山”。即此。
即今浙江德清县老县城东南乾元山。《南齐书·沈驎士传》:驎士“隐居余不吴差山”。即此。
①即今山西中阳县东南川河。《方舆纪要》卷42永宁州宁乡县: 清水在 “县南三十五里。北流经州西南十里,合东川水入黄河”。②黄河支流。即今山西垣曲县南亳清河。源于今山西闻喜县东,东南流经垣曲县南入黄河。
北宋置,属岐山县。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元废。在湖南省衡山县西部。面积34.6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马迹桥,人口2500。昔传溪边石板上有马足迹,后在此建石拱桥,故名马迹桥,镇因桥名。195
西晋改下落县置,属广宁郡。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北魏改为广宁县。古县名。三国魏以下落县改名,治今河北省涿鹿县。西晋太康中为广宁郡治。北魏改广宁县。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狮滩镇。清光绪《合州志》 卷4: 狮滩桥 “距城六十里”。
即今湖南醴陵市东北四十四里白兔潭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醴陵县图:县东北有白兔潭。
西汉赵国宫城建筑之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八里赵王城。《后汉书·耿弇传》: 汉末刘秀击败王郎占领邯郸后,“时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李贤注: “汉赵王如意之殿也,故基在今洺州邯郸县内。”
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北部西山东麓翠微、平坡、卢师山之间。八大处指分布在三山间的八座寺庙,即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八大处即此八座寺庙的总称。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东北部
即今安徽霍山县南霍山。《汉书·地理志》灊县:“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水经·沘水注》:“《地理志》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
即今吉林榆树市。清光绪八年 (1882) 移伯都讷厅治此。三十二年 (1906) 于此置榆树县。宣统元年 (1909) 升为榆树直隶厅。1913年复降为县。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榆树县,土名孤
在今广西博白县南一百五十里。《寰宇记》卷167博白县:“大荒山, 山上池中有婢妾鱼,大如楯,两翼及脐下有三条似练带,长四尺,摇动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