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
春秋时宋邑。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吕梁集。《左传》:襄公元年(前572),“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即此。西汉置吕县。
春秋时宋邑。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吕梁集。《左传》:襄公元年(前572),“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即此。西汉置吕县。
唐贞观元年(627)改临津县置,属岚州。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元和志》卷14合河县:“以城下有蔚汾水西与黄河合,故曰合河。”北宋元丰中移治今兴县,金末升为兴州。古县名。唐贞观元年(6
即今江西永丰县。《元丰九域志》卷6吉州:“至和元年以吉水县报恩镇置永丰县。”即此。
在今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新建碑亭内。《明一统志》 卷87曲靖府: 石城 “在府城北二十余里。隋牂牁郡地,唐为庄州石城县,属黔州都督。昔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部诸蛮立誓盟之碑”。清康熙十八年 (1679)
即今云南昆明市东南官渡镇。元于此置官渡县。(1)在河南省中牟县东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人口500。1995年由邵岗村迁今址新建。因境内官渡桥村一带东汉末为“官渡之战”的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峡州:“本治下牢戍。”即此。
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南隅。北宋宣和元年 (1119) 建,为东京最大道观。后毁于金兵。元世祖复建。明洪武六年 (1373) 改名延庆观。今仅存高13米三层的玉皇阁,亦称通明阁。
即今湖南衡东县西南三十八里大浦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大埠市“在衡山县西南八十里”。
即今河南南召县治。清代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1947年南召县徙治于此。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治所在襄阳县 (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后废。
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汝阳县“贾侯渠”条下:“又城西南有苍陵堰,唐刺史夏夔堰汝水灌田千顷。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