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
亦作吐浑。原为鲜卑的一支,游牧于今辽宁凌海市西北。西晋末(4世纪初),首领吐谷浑率所部西徙至甘肃、青海间。其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国名。魏、周之际, 传至夸吕, 自号可汗, 都伏俟城(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青海湖西岸铁卜卡古城)。辖境东西约三千里,南北千余里,相当今青海和四川西北松潘县地。隋开皇中,其王世伏娶隋光化公主为妻。唐代,王诺曷钵为驸马,封青海王。咸亨三年(672)后率部迁灵州,任安乐州刺史。8世纪中叶,其子孙徙朔方,部落分散,河东称之为退浑。
亦作吐浑。原为鲜卑的一支,游牧于今辽宁凌海市西北。西晋末(4世纪初),首领吐谷浑率所部西徙至甘肃、青海间。其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国名。魏、周之际, 传至夸吕, 自号可汗, 都伏俟城(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青海湖西岸铁卜卡古城)。辖境东西约三千里,南北千余里,相当今青海和四川西北松潘县地。隋开皇中,其王世伏娶隋光化公主为妻。唐代,王诺曷钵为驸马,封青海王。咸亨三年(672)后率部迁灵州,任安乐州刺史。8世纪中叶,其子孙徙朔方,部落分散,河东称之为退浑。
即今湖南衡东县北六十五里三樟乡驻地三樟市。旧属衡山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衡山县图:县东北有三樟树市。
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十五里西城附近。《史记·封禅书》 载:“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趾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
①北魏侨置,属霍州。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魏书·地形志》:霍州边城郡治麻步山。《清一统志·六安州》:“《州志》:麻埠镇在州西南九十里,即故麻步山也。”后废。②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边城县,
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临江乡。《清一统志·阶州二》: 临江关 “本临江砦,其下即临江渡也,为陇蜀通道”。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江州置,治所在汊川郡(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南朝陈末废。②隋大业初改复州置,治所在沔阳县(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寻改为沔阳郡。③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汉阳县(今
①南朝梁置,为罗州、石龙郡治。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方舆纪要》卷104化州:“《志》云:州治北有石龙冈,旧石龙县以此名。”隋大业初属高凉郡。唐为辩州、陵水郡治。北宋为化州治。元为化州路治。明洪武初为化
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南。《宋史·瀛国公纪》:南宋德祐元年(1275),“大元兵攻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子赵孟锦率兵大战于老鹳嘴”。即此。《方舆纪要》卷23谓“或曰,即今(仪真)县东南二十里之老鸦夹”。(1)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元和志》卷31广都县:大塔山“在县东四十里。有阿育王塔, 因名”。
即今江西黎川县东五十里极高。宋、元、明、清置巡司于此。
①东汉末吴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南。以西汉鸿嘉二年(前19)在黟县所置广德王国为名。西晋属宣城郡。南朝梁属广梁郡。陈属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石封县。唐至德二年(757)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