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什勒库勒
在今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霍罗格东北。《清一统志·喀什噶尔》:叶什勒库勒“在喀什噶尔西境外千里。副将军富德、参赞大臣阿里衮追击霍集占于此,降回众万二千人。旧对音为伊西洱库尔,地以水名。在阿喇楚勒西南二百里,叶什库勒淖尔西。南北高峰对峙,北山有小径通安集延,其西限以大岭,逾岭以南通拔达克山界”。“叶什勒池原名伊西洱库尔淖尔……池上勒高宗纯皇帝圣制纪功碑《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
在今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霍罗格东北。《清一统志·喀什噶尔》:叶什勒库勒“在喀什噶尔西境外千里。副将军富德、参赞大臣阿里衮追击霍集占于此,降回众万二千人。旧对音为伊西洱库尔,地以水名。在阿喇楚勒西南二百里,叶什库勒淖尔西。南北高峰对峙,北山有小径通安集延,其西限以大岭,逾岭以南通拔达克山界”。“叶什勒池原名伊西洱库尔淖尔……池上勒高宗纯皇帝圣制纪功碑《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
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赛汗西北,哈努依河东岸。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之东,被称为东胡。其地南邻燕国,战国后期被燕将秦开击败,北却千余里,燕遂筑长城以拒之。燕长城遗迹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内蒙古赤峰市、敖
亦名大巴岭山。在今陕西南郑县南、四川南江县东北,为米仓山南支。《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南郑县:“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水经注》云:廉水出巴岭,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
在今陕西富县南。《寰宇记》卷35鄜州三川县:苇谷水,“《水经注》: 自苇谷东南流入三川”。《清一统志·鄜州》:苇谷“在州南五里。多葭苇”。
在今河南麻城市东北。《魏书·任城王澄传》:澄“遣长风戍主奇道显攻萧衍阴山戍,破之。……仍引攻白槀戍,又破之,斩其宁朔将军、关内侯吴道爽”。即此。
在今河南浚县东古黄河上。《宋史·河渠志三》:政和四年(1114),孟昌龄献议导河大伾,可置永远浮桥,谓:“河流自大伾之东而来,直大伾山西,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北而东,则又直至大伾山之东,亦
明洪武十一年(1378)置,属河南都司。寻改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后废。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宁山所置,治今山西省晋城市。属河南都司,寻改隶后军都督府。后废。
又名铜雀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曹操筑。唐岑参《登古邺城》 诗: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又名七里濑、七里滩。指今浙江省钱塘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长22公里。《水经·渐江水注》:“自(桐庐)县至于于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濑带山,山下有一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
在今江苏如皋市东十里。相传吴楚会盟处。明曹学佺《名胜志》:春秋哀公十二年(前483),“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注疏:郧,发阳也。在广陵海陵县。如皋县属广陵郡,与海陵县相接,疑即其地”。《清一统志·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