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柏县

双柏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建宁郡。西晋太安二年(303)属益州郡。东晋属晋宁郡。南朝梁末废。产银。1926年改摩刍县复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南三十八里云龙镇。民国《双柏县沿革志》:“因汉时城内有古柏二株,故以得名。”1962年迁治今双柏县。


在云南省中部。属楚雄彝族自治州。面积4043平方千米。人口15.4万。辖1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妥甸镇。西汉置双柏县,治今县南,属益州郡。相传因县衙门前有两棵古柏而得名。东汉末年属建宁郡。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属宁州。南北朝为云南爨氏乌蛮耕牧地。唐初属昆州,南诏为银生节度地。宋大理时名摩刍,属威楚府。蒙古立摩刍千户所和��嘉千户所,属威楚万户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摩刍千户所为南安州,治今县北云龙镇。又改��嘉千户所为��嘉县,治今县西南,仍隶威楚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进入云南,仍名南安州,与��嘉县并隶属楚雄府。清代仍名南安州,康熙八年(1669年)裁��嘉县为罗甸里,属南安州。雍正十年(1732年)改设��嘉州判,治理��嘉。1913年改州为县。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1914年易名摩刍县。1929年恢复汉时双柏县名,治今县东南云龙镇。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7年属楚雄州。1961年迁治小庙河公社,1963年县城迁至妥甸。大部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甘蔗、花生等。土产香菌、木耳、核桃、茶叶。矿产有煤、银、铜、铅、锌、石棉、云母等。特产“妥甸酱油”。始于明代,久负盛名。工业有木材加工、林化产品、食品、酿酒、皮革、建材、机械制造等。国道226线、省道妥三线经过县城。民间彝族虎文化源远流长,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舞、花鼓舞别具一格。城南小庙河水库东畔建有“省级南安森林公园”,园内有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 屯州

    北周置,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县)。隋大业初废。

  • 明噶里窝集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阿纽伊河上游。《清一统志 · 吉林一》 “喀穆尼窝集” 条下: “明噶哩窝集,在 (宁古塔) 城东北一千八百五十七里。” 阿纽伊河发源于此。

  • 筼筜港

    即今福建厦门市厦门岛西侧筼筜港。《明通鉴》 附编: 清顺治八年 (1651) 郑芝莞守厦门,清总兵马得功取厦门,“得功以岛屿孤悬,不敢留,出筼筜港”,即此。即今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港。《明通鉴》附编:清顺

  • 贝水营

    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西江北岸贝水村,东接三水市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金鸡坪营”条下:贝水营“在府东七十里,近大河,嘉靖十一年置”。

  • 益阳县

    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在益水之阳”,故名。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属衡阳郡,移治今益阳市。唐属潭州。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益阳州。明洪武初改为益

  • 蒙自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目则千户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个旧市东部,松树脚锡矿所在的山上。《元史·地理志》: “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 彝语称该山为母祖白莫,“母”为天,“祖” 为高

  • 孟绢府

    明洪武十五年 (1382)改孟绢路置,属云南布政使司。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后废。见“孟绢路”。

  • 新洋江

    亦名新阳江。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六里。《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昆山县: 新洋江 “自城东四里运河分流,南接娄江”。南宋隆兴三年 (1165)开新洋江后,屡经修浚。其水南承吴淞江,北通娄江。每当松江中断

  • 黄丝驿

    清康熙十年 (1671) 置,即今贵州福泉县西南三十里黄丝乡。《清一统志·平越州》: 黄丝驿“上走新添,下走都匀,为往来要道”。

  • 南襄堡

    即南襄城。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高鸡砦” 条下: “南襄堡,即县北故南襄城。成化中,远安所兵驻守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