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博野县

博野县

北魏景明元年 (500) 改博陆县置,属高阳郡。以地居博水之野得名。治所即今河北蠡县。隋属河间郡。唐属深州。五代周属定州。北宋雍熙四年(987) 为宁边军治,景德元年 (1004) 为永宁军治。金为蠡州治。明洪武元年 (1368) 移治今博野县,属保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340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3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博陵镇。西汉置蠡吾县,治蠡村(今里村),属涿郡。东汉为侯国,属中山国。三国魏属河间郡。晋属高阳国。北齐省入博野县,治今蠡县蠡吾镇。《太平寰宇记》宁边军博野县:“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入蠡州、蒲阴县,三十一年复置,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徙今治,属保定府。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并入安国县,1962年复设,仍属保定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区。地势平坦。有潴龙河、孝义河、月明河等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甘薯、棉花。为省重点产棉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有化肥、棉织、油棉、造纸、人造毛皮等工业。定河、保衡等公路经境内。古迹有王子墓。


猜你喜欢

  • 归绥市

    1937年归绥沦陷后, 日伪曾改设厚和特别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归绥市,为绥远省会。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名呼和浩特市。旧市名。1948年由归绥县城区设置,隶绥

  • 安阳河

    即洹水。在今河南安阳市北。《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即此。

  • 索头水

    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境之伊逊河。《水经·濡水注》: 索头水 “北出索头川,南流,径广阳侨郡西,又南流注于濡水”。即此。

  • 俱鲁城

    在今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支流科克恰河流域。唐置双靡州治此。

  • 东安江

    即今广东封开县北东安河。《舆地纪胜》卷94封州:东安水“在州北。源出贺州”。《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东安江“源出苍梧县界,俗名小江,流合贺江,入于西江”。

  • 战国楚邑。在今四川巫山县。《战国策·楚策四》:“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北。《战国策·楚策四》:“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即

  • 武昌山

    在今湖北鄂州市南。《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武昌山 “在本 (武昌) 县南百九十里。高百丈,周八十里。旧云,孙权都鄂,易名武昌,取以武而昌,故因名山。《土俗编》 以为今县名疑因山以得之”。古山名。

  • 坶野

    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市 (旧汲县) 东北。《水经·清水注》: 仓水 “俗谓之雹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姆野矣”。又引 《竹书纪年》 曰: “周武王率西夷诸

  • 神武川

    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四年 (809),河东节度使范希朝,置使领沙陀军,“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指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北一带。唐元和四年(809年),河东节度使范希朝选沙陀骁骑千二

  • 吃莫河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寰宇记》卷37保安军:吃莫河“源出蕃部吃莫川,南流至军城四十六里入洛河,不胜船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