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阳郡

南阳郡

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前272) 置,治所在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元和志》 卷21:“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湖北丹江口市以东,河南鲁山县以南,河南邓州市及湖北广水市以北地。西晋改为南阳国,辖境缩小。南朝宋复为南阳郡。隋开皇初改为邓州。大业初复为南阳郡,移治穰县 (今邓州市)。唐武德二年 (619) 改为邓州,天宝元年(742) 复为南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邓州。

②晋侨置,属梁州。治所在南阳县 (在今四川什邡县西二十三里南泉镇)。西魏废。

③北魏置,属广州。治所在南阳县 (今河南郏县西北)。隋开皇三年 (583) 废。

④南朝梁侨置,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西魏改为山都郡。

⑤西魏改北随郡置,属顺州。治所在顺义县 (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隋开皇初废。

⑥东魏武定中侨置,属南广州。治所在南阳县(今河南襄城县境)。北周废。

⑦南朝梁置,治所在建昌县 (陈改辰阳县,今湖南辰溪县西北)。隋开皇初废。

⑧隋大业三年 (607) 改邓州置,治穰县 (今河南邓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邓州、新野、内乡、镇平等市县地。唐初复为邓州。天宝元年 (742)又改南阳郡。辖境扩大至今南召、西峡、浙川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邓州。


(1)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县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其后渐小。隋初废。(2)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邓州(治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为南阳郡。地当荆、襄及关、洛交通孔道,魏晋南北朝时,南北常于此交战。(3)东魏置,治南阳县(今河南郏县西北)。隋开皇三年(583年)废。(4)南朝梁置,治所约在今湖北省谷城或老河口市境内。辖境不详。西魏改名山都郡。北周省。


猜你喜欢

  • 河溪寨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九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 辛店集

    即新店镇。今山东东营市西辛店镇。

  • 方石镇

    北宋置,属梁泉县。即今陕西凤县驻地双石铺镇。古镇名。即今陕西省凤县县城双石铺镇。北宋属梁泉县。

  • 响井

    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西南陶吴镇西北二百余步。北宋元祐五年 (1090) 凿。《明一统志》 卷6应天府: 响井 “在江宁县南六十里。井阑有 ‘元祐五年’ 四字。或以纱帛蒙其上,以物击之作鼓声; 或以瓦石

  • 百泉轩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书院右。《清一统志·长沙府一》:百泉轩“宋朱子及张栻讲学时所建。元吴澄有《重修百泉轩记》”。

  • 梧州市

    1927年析苍梧县城区及近郊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梧州市。1932年废入苍梧县。1949年11月复置梧州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浔江、桂江与西江汇合处,东邻广东省。北回归线横穿市区。面积1.2万

  • 阿拉善额鲁特部

    清西套蒙古二部之一。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额鲁特和硕特首领顾实汗于明末率部移居青海。清初,其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之子和罗理等居西套。康熙十六年(1677)噶尔丹袭击西套,和罗理率部避地近边。二十五年(16

  • 商代地名。在今河南温县东。《甲骨文合集》37532: “辛酉卜,在敦贞: 王田衣逐无灾。”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商时常为诸侯进贡之地。

  • 匈奴城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水经·沔水注》:“壻水南历壻乡溪, 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

  • 打狗山

    又名打鼓山、鼓山。即今台湾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为安平镇七昆身之宗”。即“万寿山(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