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坛 (壇)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宋书·礼志》: 三国吴太元元年 (251) 十一月,“祭南郊,其地今秣陵县南十余里郊中是也。晋氏南迁,立南郊于巳地,非礼所谓阳位之义也。宋孝武大明三年,……乃移郊兆于秣陵牛头山西,正在宫之午地。世祖崩,前废帝即位,以郊旧地为吉祥,移还本处”。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宋书·礼志》: 三国吴太元元年 (251) 十一月,“祭南郊,其地今秣陵县南十余里郊中是也。晋氏南迁,立南郊于巳地,非礼所谓阳位之义也。宋孝武大明三年,……乃移郊兆于秣陵牛头山西,正在宫之午地。世祖崩,前废帝即位,以郊旧地为吉祥,移还本处”。
1925年由济南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惠民县 (今山东惠民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惠民、阳信、无棣、乐陵、利津、沾化、滨州、商河、垦利、东营等市县地。1928年废。
唐开元三年 (715) 置,在黎州 (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洪源军。”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十五里。《元史·宪宗纪》:九年(1259),“二月丙子,帝悉率诸兵渡鸡爪滩,至石子山”,围攻钓鱼山城。
即曷苏馆。辽置,以处熟女真。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金置曷苏馆路。
即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四里张官营镇。民国初设县佐驻此。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天柱峰东北展旗峰下。是道教胜地武当山的 “八大宫” 之一,规模宏大,保存比较完整。据 《太和山志》 和宫内碑刻记载,紫霄宫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 (1413)。大殿最雄伟,建筑形
亦作图拉河。即今蒙古国中央省西北之图拉河。《明史·李文忠传》:洪武五年(1372),由东道北征趋和林,“进至胪朐河,令部将韩政等守辎重,而自帅大军,人赍二十日粮,疾驰至土拉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悉众渡河
原名田心寨鼓楼。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南四十四里坪阳乡马田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系侗族传统建筑物。平面呈方形,每边长8米。楼为两层,木架结构,通高18米。上层置戏台供演出,下层置长凳供人观看。其顶原为
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先锋藏族乡境。清置松林地土千户。《清史稿· 骆秉璋传》: 同治二年 (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至紫打地(安顺场),“退扑松林小河,又为土司王应元所扼”。
在今四川小金县南山坡上。《清史稿·阿桂传》: 乾隆三十七年 (1772) 征金川,“阿桂克美都喇嘛寺,俯瞰美诺”。即此。四十五年(1780) 改为胜因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