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董镇
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四里南董镇。清康熙 《藁城县志》 图: 西有南董村。
在河北省藁城市中部,南临滹沱河。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南董,人口 3200。元初中书丞相董文炳故里,因名董村,后冠方位改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建材、木器、制砖等厂。牛羊市场繁荣。藁新公路经此。
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四里南董镇。清康熙 《藁城县志》 图: 西有南董村。
在河北省藁城市中部,南临滹沱河。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南董,人口 3200。元初中书丞相董文炳故里,因名董村,后冠方位改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建材、木器、制砖等厂。牛羊市场繁荣。藁新公路经此。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和顺县。《元和志》 卷13和顺县: “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为名。” 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省入辽山县,元祐元年 (1086)
指今四川、陕西交界之地。唐骆宾王 《送吴七游蜀》 诗: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唐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诗: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乡北。明 《辽东志》 卷1: 乳峰山在 “ (锦州) 城西南七十里。中峰如盖,东西十二麓,拱城北向,悬崖有窦,方深丈许,寒溜如乳,甘冽可饮”。按此记载有误。据 《清一统志·锦州府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越西县东。清置普雄千户所,雍正五年 (1727) 改为土目。
明永乐九年 (1411) 遣尚书治河,自后常遣侍郎、都御史总督专治河道,非常设治河之官。成化七年 (1471) 始称总督河道,总理河道。正德四年 (1509) 设都御史提督,驻所在济宁州 (今山东济宁
秦置,属砀郡。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西汉改为栗侯国。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夏邑县。属砀郡。西汉为栗侯国,属沛郡。东汉废。《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军至栗”,即此。
明景泰年间于开城置,属陕西都司。在今宁夏固原县南四十里。成化四年 (1468) 升为固原卫。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东南一百四十多里。“乌扎”,藏语意为头发,“拉”意为山口。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宗东波到印度觉朗姆一带的山口通道。
亦作绸山。在今浙江义乌市西北二十五里。《新唐书·地理志》 婺州: 义乌县 “本乌伤,武德四年以县置绸州,因绸岩为名”。《方舆纪要》 卷93义乌县 “黄檗山” 条下: 绸山 “峰峦绸叠,即绸岩”。
①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雄远军置,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太平兴国二年 (977) 升为太平州。②北宋熙宁八年 (1075) 以渝州南川县铜佛坝置,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辖境相当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