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

俗称东方洞。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北魏永平三年 (510)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现存洞窟五个,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窟内大佛高6米,两侧雕弥勒及胁侍菩萨,四坡浮雕佛传故事,是北魏有纪年的石窟造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东方洞。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北10千米。与北石窟寺相对,同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最大的洞窟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米,高14米。门两侧雕护法力士,内沿窟边高0.9米的石阶上立七佛,高7米;左右立胁侍菩萨十尊,高2米;侧有文殊、普贤造像。佛体态丰满,面容慈祥,披通肩大衣,右手五指并列朝下,左手四指直立拇指卧心朝上,赤脚。系北魏风格。菩萨头戴宝冠,过肩大衣,裙垂脚面,袒胸披巾,体态匀称,面部圆润,系中唐风格。顶残存浮雕树、山、房舍、塔、飞天及夜半逾城、舍身饲虎等佛经故事。余四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窟外崖壁上有小龛十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


猜你喜欢

  • 湫水

    古名陵水。即今山西临县东湫水河。《寰宇记》 卷42石州定胡县引 《冀州图经》 云: “湫水河北从楼烦郡,南入龙泉郡,经吕梁。” 《清一统志·汾州府》 引 《临县志》: “湫河发源兴县湫水寺,南行八十里

  • 安远府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宁州(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伊曼附近)。辖境约当今俄罗斯境乌苏里江支流比金河、伊曼河、阿库里河流域。辽废。渤海国置,治今俄罗斯境兴凯湖东北伊曼附近。辽废。

  • 东燕县

    ①西晋末改燕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北朝属东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胙城县。②北魏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北齐废。古县名。西晋末改燕县置,治

  • 紫川

    即今山西隰县东南之紫峪河及东川河。源于隰县东北,西南流至今午城镇东入昕水河。《水经·河水注》: “蒲水又南合紫川水,水东北出紫川谷,西南合江水,……紫川水又西北入蒲水。”《方舆纪要》 卷41 隰州:

  • 刘王城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南十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拓塘城”条下:“又有刘王城,在府东南十里运河西岸。相传吴王濞所筑。”

  • 九服

    指古时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方国。”九服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后泛指藩属。《宋书·武帝纪中》:“王略所宣,九服率从。”《周礼·职方》

  • 兴安东省

    1932年伪满在西布特哈地区设立兴安东分省,1934年改为兴安东省。省会在齐齐哈尔城(1936年改市,即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1938年迁扎兰屯(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辖齐齐哈尔、扎兰屯二城及布特哈、

  • 正红旗

    1949年以察哈尔右翼正红旗改称,属绥远省。驻地在集宁城关(即今内蒙古集宁市)。1950年改称中心旗。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设察哈尔右翼后旗,驻土牧尔台(今察哈尔右翼后旗北土牧尔台镇)。197

  • 银钗岭

    在今山西灵丘县东。《方舆纪要》 卷44灵丘县: 银钗岭在 “县东二十五里,接广昌县界。西旁高山,卓峙如立钗然”,故名。

  • 甘树市

    或作甘澍市。即甘草镇。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七十里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