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①地区名。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②指今南中国海及周围一带海域,并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等。郑若曾 《海运图说》:“东洋有山可依,有港可泊,非若南洋、西洋一望无际,舟行遇风,不可止也。”
③即东南亚。
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①地区名。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②指今南中国海及周围一带海域,并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等。郑若曾 《海运图说》:“东洋有山可依,有港可泊,非若南洋、西洋一望无际,舟行遇风,不可止也。”
③即东南亚。
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
指今四川成都市。《新唐书·陈子昂传》:子昂上书武后,“蜀为西南一都会,国之宝府,又人富粟多,浮江而下,可济中国”。《旧五代史·王衍传》: 后唐同光三年 (925),魏王继笈统军灭前蜀,“王师入成都。自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方舆纪要》 卷54华阴县: 泉店渠 “在县东二十里”。
在今山西天镇县北三十里瓦窑口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瓦窑口堡“嘉靖三十年筑,隆庆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分边七里, 内东烟墩极冲。嘉靖中,寇由宣府膳房堡入, 由此堡出”。
在今辽宁盖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灶突山“在卫东南十五里。群山环绕,中有孤峰特起,若灶突然”。
①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三十三里顾渚山东南麓。《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金沙泉,“按 《郡国志》 云,即每岁造茶所也”。《方舆纪要》 卷91长兴县: 金沙泉 “在顾渚山下,泉出不常。唐时惟造紫笋茶供贡,
①西晋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玉门镇附近。《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72前凉录:公元353年,前凉张祚 “废曜为凉宁侯”。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北部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宗山地区。北周废。②十六国后
①北魏孝昌二年 (526) 置,治所在广阿县(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辖境相当今河北隆尧、内丘、临城、柏乡、高邑、宁晋、赵县、元氏、赞皇、栾城等县地。北齐天保二年 (551) 改为赵州。②北魏置
南朝梁、陈间改攸县置,属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北。隋废。古县名。南朝梁、陈间以攸县改名,治今湖南省攸县东北。属湘东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并入湘潭县。
东晋改平夷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平蛮县(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东晋以平夷郡改名,治平蛮县(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毕节、黔西等市县及云南省镇雄县一部分。
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70仁怀县: 舍月山 “山高耸。唐以此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