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元元年 (758) 置,属昌州。治所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大历六年 (771) 废。十年(775) 复置,为昌州治。五代后蜀广政十七年 (954)以寇焚荡移治罗市镇 (今荣昌县西北盘龙镇东南昌州镇)
明置,属儋州。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排浦镇。
战国魏邑。即今河南汤阴县治。《战国策·赵策三》: “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即此。古邑名。即今河南省汤阴县。《战国策·赵策三》:“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即此
亦名永嘉场。即今四川铜梁县南永嘉镇。清光绪《铜梁县志》卷2:尹家市“在县南九十里”。
即淳民县。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隋书·地理志》: “淳人,开皇十九年置。”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威远戍置,属资州。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卷52: 威远县 “取威抚远人之义”。大业初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元初废,后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 省入荣
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南张家滩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延长县图:城东南有张家滩。
即符离县。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八里老符离集。《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康承训讨庞勋,张玄稔 “直趋苻离”。即此。
清雍正三年 (1725)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巴参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右翼后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希昔,南至诺们罕木鲁,西至乌拉斯台,北至柴达木。”
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八十里。《明一统志》卷57袁州府: 萧仙潭 “汇五溪之水。岸有石平坦,石下有泉。相传昔萧史尝休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