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县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间废。
古县名。唐时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属思顺州。北宋庆历年间废。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间废。
古县名。唐时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属思顺州。北宋庆历年间废。
在今四川南溪县北。清嘉庆《南溪县志》卷2:两母桥“在县北十五里。亦名两木桥。为北达富顺孔道。自昔山径崎岖,每夏涨水,人皆病涉。相传有姑媳皆孀者,捐家资建此桥,因名。后人叠次增修,行人利之”。
即今新疆塔里木河 上源叶尔羌河。《汉书· 西域传》: “其河有两源: 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作葱岭南河。古水名。即今新疆维吾
在今山西临汾市高河村北涝河 (一名高梁水)上。《北史·高阿那肱传》: 周师陷齐晋州,齐后主自晋阳率大军围之,高阿那肱建议 “不如勿战,守高梁桥”。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涝水(又名高梁水)上。《北齐书·高阿
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十里资峪岭。《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楚军临上雒,“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杜注: “菟和山,在上雒东也。” 《清一统志 ·商州》 “菟和山” 条引 《州志》:“亦名
①即今山西沁县西郭村镇。《清 一统志·沁州》: 郭村镇 “在州西少南二十五里。有寨”。②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南六十里郭村乡。《明史·地理志》 太平县: “西南有宏潭巡检司,后移于郭岩前”,即此。(1
即今河南泌阳县北八十八里象河乡。明置巡司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史记·魏世家》 《正义》: “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 又云: “河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卫州,折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巩宁城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郊)。辖境相当今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拉、石河子、昌吉、吉木萨尔、阜康、米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等市县地。光绪十年 (18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鹗岭 “在县东。嘉靖八年,倭寇乐清、登鹗岭,因徙白沙巡司戍于此”。
即今甘肃西峰市南萧金镇。北宋置萧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