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部县
北魏置,属武阶郡。治所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西魏改为盘堤县。
古县名。北魏时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属武阶郡。西魏时改盘隄县,移治葭芦城(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南)。
北魏置,属武阶郡。治所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西魏改为盘堤县。
古县名。北魏时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属武阶郡。西魏时改盘隄县,移治葭芦城(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南)。
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一》:古兜山“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最高峻,东与厓山相峙,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有峰曰汤瓶咀”。古称百峰山,当地称北峰山。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安顺府》:鸡公背山“在永宁州(治今永宁镇)东,与关索岭对峙。《(贵州)通志》:亦名鸡公背坡。形如鸡背,下临溪涧,山路艰险,往来者视为畏途”。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为古黄河渡。《魏书·太祖纪》: 登国六年 (391) 十一月,大破卫辰子直力鞮军于铁岐山南,“戊子,自五原金津南渡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古黄河上。《魏书·太祖纪》:
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北。《清一统志·定州》:众春园“宋州守李昭亮建。后韩琦扩其址,岁时与民同乐,故名。琦自为记”。
一名白虎矶、白浒矶。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长江南岸。《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径白虎矶北。山临侧江濆。”明代山下有白浒镇,置巡司于此。
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天生池在“司西北六十里。四面山绕,水积于中,不假穿凿,故名”。
①即今安徽东至县境尧渡河。《清一统志·池州府一》: 前河 “在建德县南。有三源,总汇于步头湾,过县南十五里百步滩,潴为官池,历县南二里尧城渡,亦曰尧城溪,又合茹兰溪,汇石印池,入东流县界为江口河,至县
一名印字山。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印石山“在县治西。以山形方整而名”。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金史·世纪》: “ (昭祖) 还经仆燕水。仆燕,汉语恶疮也。昭祖恶其地名,虽已困惫,不肯止。行至姑里甸,得疾。迨夜,寝于村舍。……是夕卒。” 即此。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北之占碑。三佛齐国于11世纪中叶由浡淋邦 (今巨港)迁都于此。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卷2 “三佛齐国” 条: “至神宗元丰二年七月,遣詹卑国使来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