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卢州
即卑庐州。在今四川小金县境。
即卑庐州。在今四川小金县境。
南朝宋大明元年(457)置,属新野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附近。北魏废。
即今河北武安市北邑城镇。清乾隆《武安县志》卷3集镇:邑城在“县北四十里”。在河北省武安市东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邑城,人口 6860。明代迁民欲在此建县城,故名欲城,后讹为
三国魏改杨县为侯国,属平阳郡。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西晋复为杨县。
在今安徽宣州市南。《方舆胜览》卷15宁国府:双羊山“在宣城南五里。以山有双羊石,故名。梅圣俞诗:风雪双羊路,梅花山下村”。
亦名广开土王碑、永乐太王碑。在今吉林集安市东北十里太王陵东南侧。为公元414年高句丽长寿王为纪念永乐太王(高句丽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记述其父永乐太王业绩,守墓奴隶滩派情况。为研究古史珍贵资料。
一作楚玛尔德宗。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二百七十里曲木底。《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 “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在喇萨西南二千四百九十余里。其所属有冲龙、则布龙、楚木尔的三城。”
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永川河。源出麦积山,北流入渭水。《水经· 渭水注》: “水出西南泾谷之山,东北流与横水合。……乱流西北出泾谷峡。……又东北历董亭下。……其水东北流注于渭。”
南朝梁承圣三年 (554) 改上隽郡置,治所在下隽县 (今湖北通城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通城、崇阳等县地。陈天嘉四年 (563) 废。
一作蔓葭。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年(前306),“王略中山地,至宁葭”。即此。古邑名。又作蔓葭。战国中山国邑。在今河北省鹿泉市北。《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二十年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水经·淮水注》:大漴陂“水出分为二流,南为肥水,北为鸡陂。夏肥水东流,左合鸡水,水出鸡陂”。《新唐书·地理志》下蔡县:“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八十里有鸡陂,六十里有黄陂,东北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