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黟山

北黟山

即黄山。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古称三天子都山。黟、歙建县后,通称黟山。东段走向,偏向东北,称北黟山。此段山势峻峭,古属僻远深山区,开发较晚。唐天宝间,太平建县后,始见黄山之名,《元和志》卷28太平县载:“黄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侧多黄连。”同书歙县下仍记旧名,曰:北黟山“在县西北二百六十八里,宣、歙二州分界处”。足见此时以此山为分野,南北两州间已开成通衢,新旧两名同时通行于当时。唐宋以来,黄山之名逐渐替代旧名,形成全山主名。世传唐天宝间敕改为黄山,实为后世附会之说。


猜你喜欢

  • 大姑岭镇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明置巡司于此。

  • 铜驼街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枝分,夹路南出,径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 驼高九尺,脊出太尉坊者也。” 《太平御览》 卷168引

  • 葴山

    即上界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山海经· 中山经·中次十一经》: “葴山,视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

  • 朝岩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方舆纪要》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 朝岩 “在县西八十里。岩口幽窄,中甚明敞。其西南三里曰燕岩,石峰峭拔,洞口高敞,中容数百人,燕巢其间,因名”。

  • 蓟州

    唐开元十八年 (730) 置,治所在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寰宇记》 卷70: 蓟州,“取古蓟门关以名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渔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蓟州。辖境相当今天津市蓟县及河

  • 大?山

    又名大熊山。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大��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引《

  • 伊莱山

    即伊卢山。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魏书·地形志》 安乐县:“有伊莱山神。”

  • 龙门峡

    ①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龙门。《清一统志·汀州府》:龙门峡“在长汀县东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盘屈深邃,中开一峡,峡中有溪。乡人贸竹木者,俱从此出”。②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桂江中。《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

  • 木当蛮夷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百四十里。明初改为木官里。

  • 下曲阳县

    西汉置,属巨鹿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晋州市西五里鼓城村。《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年间,光武帝自信都“北降下曲阳”。又《灵帝纪》:中平元年(184),“皇甫嵩又破黄巾于下曲阳”。皆此。西晋属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