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虢
即虢。西周初封国。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春秋时灭于晋。《左传》:僖公五年(前655),“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1956年冬在今三门峡市北上岭村发现“虢太子墓”。1990年春又发现“虢国君墓”,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铭文“虢季”二字。
西周时方国,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春秋时为晋所灭。
即虢。西周初封国。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春秋时灭于晋。《左传》:僖公五年(前655),“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1956年冬在今三门峡市北上岭村发现“虢太子墓”。1990年春又发现“虢国君墓”,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铭文“虢季”二字。
西周时方国,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春秋时为晋所灭。
亦名竹三郎庙。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十里凤山镇。清陈鼎《黔游记》:“竹王祠在杨老驿,去清平县三十里。三月间香火极盛。相传汉时夜郎女澣于遯水,忽有巨竹三节上流浮下,中有儿啼声,剖得一男,育之。及长有材武,
又作堂狼、堂螂、螗蜋。西汉建元六年(前135) 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巧家县东七十里老店子。《华阳国志·南中志》: “堂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堂螂附子。” 东汉废入朱提县。三国蜀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星村镇。清崇安县丞驻此。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星村镇。清崇安县丞驻此。
一名连云峪。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北十五里,大青河口外。《明史·地理志》盖州卫:“有连云岛,上有关。”
北宋置,属邕州。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八十里岳圩镇 (频峒隘)。有外委驻守。北宋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频峒圩。
在今河南嵩县东。《方舆纪要》卷48嵩县:白杨关“有戍兵”。
①北宋置,属铜陵县。即今安徽铜陵县西南二十里大通镇。明、清置巡司于此。②北宋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元改名乌山铺。③北宋置,属南海县。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1)古镇名。(1)在今江西省
宋置,属灌阳县。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南八十里。
即今贵州毕节市东北清水铺镇。清乾隆《毕节县志》 卷1: 正东有清水铺。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涡阳县置,属谯州。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二里芮集。大业初改名山桑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置,即今安徽省蒙城县。属谯郡。大业初改名山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