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道
三国时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路线之一。《三国志》卷30裴注引《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北新道西行,至东且弥国、西且弥国、单桓国、毕陆国、蒲陆国、乌贪国, 皆并属车师后部王。……转西北则乌孙、康居。”此道大约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附近从新道分出,越过天山,经东、西且弥国(今乌鲁木齐、玛纳斯一带)至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
三国时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路线之一。《三国志》卷30裴注引《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北新道西行,至东且弥国、西且弥国、单桓国、毕陆国、蒲陆国、乌贪国, 皆并属车师后部王。……转西北则乌孙、康居。”此道大约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附近从新道分出,越过天山,经东、西且弥国(今乌鲁木齐、玛纳斯一带)至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水井堡在“府南二十里。有土城,周一里”。
即今甘肃礼县西南一百里,与宕昌县接界之岷峨山。《明史·地理志》 礼县: “西南有岷峨山,岷江出焉。” 《清一统志 ·秦州一》: 岷峨山 “高耸如岷峨,因名”。
即今江西宜丰县东南凌江,近上高县界。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4: 上高县西北 “城下又五里至凌江口,交新昌界”。
明正统六年(1441)置,属威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玉龙乡西北涂禹山。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加瓦寺宣慰司衔,嘉庆元年(1796)升宣慰司。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引苏轼 《请开河奏状》: “茆山河,南抵龙山浙江闸口。” 即此。②即闸口墟。今广西合浦县东北闸口镇。
战国秦邑,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五十年(前257),“武安君白起有罪, 为士伍,迁阴密”。即此。西汉置阴密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南。《史记·秦本纪》:
即吉兰丹。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元史·马八儿等国》: 至元二十三年 (1286), 马八儿、 急兰亦䚟等国 “皆遣使贡方物”。
即今湖南衡南县 (驻衡阳市) 东南八十里廖田镇。清属清泉县。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清泉县图: 衡州府东南有廖田铺。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八里旧县。《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虎眼泉 “在昌平旧县西北城下,流至丰善村入榆河”。
亦作镐池、鄗池。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西北丰镐村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 始皇三十六年 (前211),“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 ‘为吾遗滈池君’”。《集解》: “张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