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
(1)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2)唐方镇名。先天元年(712年)始设,以辖境在伊州以西,故称伊西;以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亦称伊西北庭。统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贞元六年(790年)地入吐蕃。
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
(1)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2)唐方镇名。先天元年(712年)始设,以辖境在伊州以西,故称伊西;以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亦称伊西北庭。统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贞元六年(790年)地入吐蕃。
在今新疆拜城县西北七十里。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60: 楚里塔哈山,“喀拉苏、特拉布觉克二水出焉,东南流入于木札拉提河”。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牛鞞县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八十里。乾元元年 (758) 属资州。北宋乾德五年 (967) 废入内江县。②一作青溪县。唐永贞元年 (805) 改还淳县置,属睦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顾山镇。清乾隆三十三年 (1768) 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部。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顾山,人口6700。明以前称顾山市,以山得名。1949年为顾山镇,
在今安徽凤阳县南。《宋史·张俊传》:南宋绍兴六年(1136),刘麟兵十余万犯濠、寿,“俊率大军鼓行而前,至李家湾遇(刘)猊大兵,与战,杀获略尽,降者万余人,猊仅以身免”。即此。
三国吴置,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南朝宋为高凉郡治,南齐改为齐安县。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置,治所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北丹东。后废。
俗称青海王旗。即和硕特西前旗。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后迁德令哈市东。
唐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新唐书· 地理志》 会川县: “有泸津关。” 《寰宇记》 卷80 会川县: 泸津关 “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四时多瘴气,三四月间发,人冲之死。非此时中,人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置,属平越卫。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弘治七年(1494) 改为清平县。
自今江苏连云港市新浦至大浦。长2.8公里。为陇海铁路支线。1935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