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岩山
在今四川涪陵市北(长江北三里),铁柜山南。《舆地纪胜》卷174涪州:北岩“绍圣丁丑,伊川先生来涪,于北岩普净院辟堂传易,阅再岁而成。元符庚辰徙夷陵,会太史黄公自涪移戎,过其堂,因榜曰钩深。嘉定丁丑,范仲武请为北岩书院。在大江之北”。程颐的点易洞,系人工开凿,高4米,深3米,阔1.45米。与钩深堂、洗墨池、碧云亭、读画廊等构成北岩十景。
在今四川涪陵市北(长江北三里),铁柜山南。《舆地纪胜》卷174涪州:北岩“绍圣丁丑,伊川先生来涪,于北岩普净院辟堂传易,阅再岁而成。元符庚辰徙夷陵,会太史黄公自涪移戎,过其堂,因榜曰钩深。嘉定丁丑,范仲武请为北岩书院。在大江之北”。程颐的点易洞,系人工开凿,高4米,深3米,阔1.45米。与钩深堂、洗墨池、碧云亭、读画廊等构成北岩十景。
亦作骆马河、落马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英金河及其上游阴河。《元史·特薛禅传》: 太祖又谕按陈之子唆鲁大都曰: “以汝父子能输忠于国,可木儿温都儿迤东,络马河至于赤山,涂河迤南与国民为邻,汝则居之。”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北十八里金汇镇。清光绪 《奉贤县志》 卷1: “金汇桥在金汇塘东,距治 (今奉城镇) 三十里。棉花市最繁盛。”1978年因开金汇港,旧镇被大部分拆除,于港东建新镇。
清置,属黄陂县。即今湖北黄陂县东南沙口村。《清一统志·汉阳府》:沙口镇“在黄陂县东南五十里”。(1)在湖北省洪湖市西部。面积121.5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沙口,人口1万。因众河汇至,
唐置,属嘉州。即今四川峨眉山市。
唐永昌元年(689)改河南县置,为洛州治。治所在神都毓德坊(今河南洛阳市)。神龙元年(705)复名河南县。二年(706)又改名合宫县。唐隆元年(710)复名河南县。古县名。唐永昌元年(689年)改河南
唐贞观元年 (627) 降定陶县为镇,属曹州济阴县。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复为定陶县。在山东省定陶县中部偏西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7.4平方千米。人口10.4万。镇人民政
①在今吉林长春市南(今伊通满族自治县南)。光绪《吉林通志》卷18伊通州:万宝山在“州南一百里”。1931年4月,长春县长郝永德将万宝山地区生熟荒地三千五百亩转租给朝鲜农民耕种。朝鲜农民为引伊通河水灌溉
即今福建上杭县治。南宋乾道三年 (1167)上杭县由钟寮场 (今上杭县北中寮) 徙治于此。
元置,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明废。
南宋末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九十里。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