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县
明洪武九年(1376)降化州置,属高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十四年(1381)复为化州。1912年改为化县,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9年改为化州县。
古旧县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化州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属高州府。十四年复为化州。1912年又改为化县。1954年撤销,与吴川县合并,设立化州县,驻地不变。1961年复置吴川县后,原化县地仍名化州县。
明洪武九年(1376)降化州置,属高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十四年(1381)复为化州。1912年改为化县,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9年改为化州县。
古旧县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化州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属高州府。十四年复为化州。1912年又改为化县。1954年撤销,与吴川县合并,设立化州县,驻地不变。1961年复置吴川县后,原化县地仍名化州县。
即茶王城。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
又作金江。即今云南永胜县西南金江街。清设金沙县知事。民国初改金沙县佐。
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三国志·魏书·王基传》:正元二年(255),司马师讨毋丘俭。王基曰:“军宜速进据南顿。南顿有大邸阁,计足军人四十日粮。保坚城,因积谷,先人有夺人之心,此平贼之要也。”在今河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清一统志·肇庆府》 “文德巡司”条:“大浩巡司在县东北归仁乡,元至正末置,明洪武十五年裁。”
清光绪八年(1882)置,直属吉林将军。治所在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宣统元年(1909)升为双城府。清光绪六年(1881年)置双城直隶厅。治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府。
①在今福建古田县西。《资治通鉴》: 五代晋高祖天福五年 (940),王延政据建州,发兵攻南镇,闽王曦福州西鄙戍兵皆溃,即此。②明置,属福宁卫。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南镇。清时有把总驻此。在今福建省古田县西
又作彦楚河。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克腊斯基诺北。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曹廷杰 《西伯利东偏纪要》: 岩杵河 “在珲春东南九十里,东北距阿济密俄镇二百余里”。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北京条
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北小河口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山阳县:西乡有小河口(村)。集镇名。在陕西省镇巴县东部。属巴庙镇。人口300。以地处偏溪河与下渚河交汇处得名。产玉米、小麦、稻、茶叶、生漆、油桐。矿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3沁水县: 嵬山在 “县东九十里。一名隗山,其形峻岌,与群山连绵不绝”。②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五十里巍山屏。《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嵬山 “与大白 (山)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札由瓦万户。藏文史籍《隆多喇嘛全集》载乌思十三万户中,札由瓦(加玉)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