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突山
又作巴图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辽史·地理志》 庆州: “辽国五代祖勃突……生于勃突山,因以名。没,葬山下,在州[南] 二百里。” 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3: “ (巴林右) 旗南三十里有勃突山,蒙古名巴尔当。” 据考古调查,该山中有古墓 (见闵宣化《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
又作巴图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辽史·地理志》 庆州: “辽国五代祖勃突……生于勃突山,因以名。没,葬山下,在州[南] 二百里。” 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3: “ (巴林右) 旗南三十里有勃突山,蒙古名巴尔当。” 据考古调查,该山中有古墓 (见闵宣化《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
在今四川甘孜县境。清雍正七年 (1729) 置科则土百户。
又称黄歇墓。在今安徽淮南市西南赖山集。西距寿县二十五里。春申君 (? —前238) 名黄歇。战国时著名四公子之一。楚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考烈王十五年 (前248) 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
北魏太和五年(481)置,为魏兴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山阳县西北。后改名南阳县。古县名。北魏太和五年(481年)置,治今陕西省山阳县北。为魏兴郡治。隋初废。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旧属天河县,明置土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东香山在“州北四十里。山最高险,下有弄怀岩,岩峻洞深,怪石层叠,其东曰美丽岩”。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丽州治。治所在今浙江永康市北。八年 (625) 改为永康县。②唐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 (696) 分括苍、永康二县置,属括州。治所即今浙江缙云县。《元和志》卷26缙云县:
即今河北武邑县西北十八里圈头乡。明嘉靖 《冀州志》 武邑县地理图: 西北有圈头集。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54武邑县: 西北有圈头镇。
在台湾与福建二省之间。自东北到西南长约300公里,宽约200公里,最狭处仅130公里。水深大部不足100米,东南部深达200米以下;最大海深度1680米, 最浅处仅40米。当东海、南海航运要冲。明代航
在今山西岚县岚城西北六十里乏马岭。《宋史·地理志》:岚州宜芳县“有飞鸢堡”,即此。金升为飞鸢镇。在今山西省岚县岚城镇西北。《宋史·地理志》岚州宜芳县有飞鸢堡,即此。北宋庆历中修葺,以兵戍守。金升为镇。
即今湖南岳阳县 (荣家湾) 东十五里新墙河南岸之新墙镇。《清一统志·岳州府二》 “庙前市”条下: “新墙市,在县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