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藏
西藏旧分康 (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1914年以前藏太昭 (江达) 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1914年以前藏太昭(江达)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
西藏旧分康 (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1914年以前藏太昭 (江达) 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1914年以前藏太昭(江达)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七里湖、八里湖。《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冶塘湖“在府西三十里。湖口有石库渡,下流达皖口入江”。
在今河北兴隆县东七十五里,半壁山下。清乾隆初于此设巡司。在河北省兴隆县东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壁山,人口 1170。以镇东大槐山形似半面山得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九台市东之大黑山山脉。民国《吉林新志》:永吉县有土门岭。向为吉林、长春间往来要冲,层峦叠嶂、绵亘数十里,越山通行处,山势夹道为门,故名。岭西为土门岭镇。
亦名石济津、南津。黄河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古黄河畔。《左传》: 昭公十七年(前525),“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晋书·石勒载记》: “勒引众自酸枣向棘津。” 《水经·河水注》:“河水于是有棘津
金置,属兴化县。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泰和三年(1203)改置宜兴县。
即今湖北洪湖市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即此。(1)古地名。即今湖北省洪湖市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后汉书·西域传》: “焉耆国王居南河城,北至长史所居八百里。……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余里。”
①明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新镇(七星关)。《明史·地理志》 茂州:“又南有七星关。”《清一统志·茂州》:七星关“关前山有小孔七,大孔一,穿山而成,如七星伴月然,故名。关南栈道临江倚崖,
1930—1935 年建,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引泾河水东南流,灌溉泾阳、高陵、三原等县土地,下游分流注入渭水。为近代第一座应用新技术建设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原本是战国时之郑国渠,西汉时之白渠,唐宋以后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