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利州路

利州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所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南部以北,通江、平昌以西,平武、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星子山以西及甘肃文县一带。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乾道四年(1168)合为一路。淳熙二年(1175)复分,次年又合,五年(1178)复分。绍熙五年(1194)再合。庆元二年(1196)又分,嘉定三年(1210)复合,十一年(1218)又分。元初废。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置,治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年)后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为川峡四路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昌、通江等县以西,营山、南部、梓潼等县以北,平武等县以东及陕西省汉中地区西部及甘肃省文县等地。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为东、西路,乾道四年(1168年)又合为一路,其后又有分合。嘉定十一年(1218年)复分为东、西两路。


猜你喜欢

  • 中卫县

    清雍正三年(1725)于宁夏中卫故治置,属宁夏府。治所即今宁夏中卫县。民国初属甘肃宁夏道。1928年属宁夏省。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宁夏中卫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头坡区城关镇。20

  • 辽左

    辽东的别称。其地相当今辽河以东地区。或谓今辽宁省一带为辽左。南朝梁徐陵与王僧辩书:“起管宁于辽左。”即此。辽东的别称,亦通称今辽宁省一带为辽左。

  • 新密

    即新城。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左传》: 僖公六年 (前654),“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新密,经作新城。古邑名。本西周密国,春秋为郑新密邑。在今河

  • 渭汭

    ①渭水入黄河处。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左传》: 闵公二年 (前660),“虢公败犬戎于渭汭”。②即泾水入渭之口。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尚书·禹贡》: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孔安国传:

  • 利物渠

    唐咸亨四年(673)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成安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临漳县:“又北三十里有利物渠, 自滏阳下入成安,并取天平渠水以溉田。”

  • 荡水

    源出今河南鹤壁市东,东流经汤阴县至内黄县西入卫河。《汉书·地理志》 河内郡荡阴县: “荡水东至内黄泽。” 《水经· 荡水》: “荡水出河内荡阴县西山东,又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 郦道元注: “荡水出

  • 韩店

    即今山西长治县驻地。《方舆纪要》 卷43泽州: “韩店在州北,明初元将扩廓遣兵攻泽州,我师御之于此,不利。” 1973年长治县迁治于此。

  • 安民镇

    ①金置,属徐州。在今安徽萧县东北境。②明置,属归善县。即今广东紫金县。隆庆三年(1569)于此置永安县,1914年改名紫金县。(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紫金县境。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治此。(

  • 伏州

    唐武德三年(620)置,治所在伏羌县(今甘肃甘谷县)。八年(625)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伏羌县(今甘肃甘谷县)。辖境约当今甘肃省甘谷县一带。八年废,县属秦州。

  • 河渠村集

    即今河北宁晋县西南十五里河渠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西南有河渠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