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村
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永乡北冯家村。1937年8月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路线,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史称“洛川会议”。
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永乡北冯家村。1937年8月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路线,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史称“洛川会议”。
亦作妙噶山站。清乾隆二十七年 (1762)置,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北迎兰。光绪 《吉林通志》 卷57: “妙噶山站,南至三姓城五里。”
明永乐九年 (1411) 遣尚书治河,自后常遣侍郎、都御史总督专治河道,非常设治河之官。成化七年 (1471) 始称总督河道,总理河道。正德四年 (1509) 设都御史提督,驻所在济宁州 (今山东济宁
在陕西省镇巴县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9500。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坝,人口2210。镇区旧名古鱼肚,后因渔民设渡口,更名渔渡坝。三国蜀章武元年(221年)为南乡县地;明驻通判,清设游击署。1911年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二十八里,为孤山口入上方山必经之地。民国《房山县志》卷3引魏必复《天开中院碑阴记》:“至元十年应公禅师始来住持……建中院寺于南沙河。”村因寺名。后分为上、下中院村。
简称格尔吉山。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清一统志·西藏》: 格尔吉匝噶那山 “在诺莫浑乌巴什山东北三百余里。卫之东界、喀木之西北界,即澜沧江发源之山也。山甚高大。《滇志》 谓澜沧源出鹿石山,即此”。
桑干河支流。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之御河。《水经·㶟水注》:如浑水“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余里,东流径故城南北, ……屈径平城县故城南,……又东南流注于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哈拉纽杜延呼都格井一带。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成都府置,为四川行中书省治。治所在成都、华阳二县(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以南, 内江、井研以北,简阳、德阳以西,都江堰市以东地区。明初复改为成都府。蒙古入蜀,改成
西汉武帝时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昭帝始元六年(前81)改属金城郡,为护羌校尉治。后迁治今古浪县西。东汉元初二年(115)复迁旧治。西晋废入西都县。十六国前凉复置,属金城郡。建兴四年(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七十里。《史记· 赵世家》 《正义》: “鸿上水,源出唐县北葛洪山。”《清一统志 · 保定府二》: 葛洪山 “山与恒岳相接,峰峦环簇,岩壑奇胜,相传葛洪修道于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