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内乡县

内乡县

隋开皇三年(583)以避讳改中乡县置,属邓州。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大业初属淅阳郡。唐属邓州。金移治渚阳镇(即今河南内乡县)。清属南阳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西南部。属南阳市。面积2465平方千米。人口61.7万。辖9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秦置郦县,治南阳市区西北,东汉时移治今内乡县城北。北魏改为南郦县。西魏置中乡县,治今西峡县城。因当时境内有南乡、北乡和中乡得名。北周改南郦县为郦县。隋开皇三年(583年)避文帝父杨忠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改郦县为菊潭县,因境内有菊水得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默水县,治今内乡县北;贞观八年(634年)废。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菊潭县移治今内乡县西北。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废。金正大三年(1226年)内乡县迁治今内乡县城。明、清因之,属南阳府。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南阳专区,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属南阳市。地处伏牛山中山、低山和丘陵平原区,湍河、默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甘薯、棉花、烟叶、芝麻等。特产桐籽、生漆、柞蚕丝等。有中药材300多种。矿产有金、铜、铁、磷、石棉、石墨、大理石等。工业有软木、农修、地毯等厂。312国道和确内、内二等公路在县城相交。名胜古迹有内乡县衙、文庙大成殿、宋瓷“邓窑”遗址、茶庵遗址和风景秀丽的宝天墁、五龙潭、天心洞、菊潭公园、哑女泉等。县境北部有宝天墁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朱家集

    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四十里朱集乡。村南李三孤堆战国楚王墓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集镇名。在安徽省长丰县西、瓦埠湖东侧。属杨公镇。人口 4000。以朱姓聚居得名。产棉花、油菜籽、小麦。为县西北较大的农贸集市。有

  • 焦庄户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四十四里焦庄户村,属龙湾屯乡。焦庄户地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荣获 “人民第一堡垒”、“英雄山村” 光荣称号。现已修葺为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

  • 平夷所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西郊旧城山。二十三年(1390)升为平夷卫。

  • 滑卫

    唐方镇名。上元二年 (761) 置,治所在滑州 (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领滑、卫 (今河南卫辉市)、相 (今河南安阳市)、魏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贝 (今河北清河县西北)、博 (今山东聊城市东

  • 官街

    即今吉林桦甸市。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置桦甸县于此。民国 《东北年鉴》: “桦甸,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县,治官街。” 即此。

  • 白岩营

    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清置白岩汛,属归化厅。有守备把总驻防。

  • 沔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江州置,治所在汊川郡(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南朝陈末废。②隋大业初改复州置,治所在沔阳县(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寻改为沔阳郡。③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汉阳县(今

  • 西强山

    又作嵹台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之西倾山。《魏书·吐谷浑传》:太和十五年(491),“阿豺兼并羌氐,地方数千里,号为强国。田于西强山,观垫江源”。即“西倾山”。

  • 汎洲

    即汜洲。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北。宋本《寰宇记》卷118武陵县汎洲:“《水经注》云,汎洲者,沅水东历龙阳县之汎洲,故有此名。又按《襄阳记》云,李衡字叔平,于武陵龙阳县之汎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终语其子曰:

  • 妥甸街

    即今云南双柏县治。清有千总驻防。1962年双柏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