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诏山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
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东部山地,以在砚山县六诏村东而得名。西北—东南走向。海拔自 2100 米左右降至1500米左右。最高峰大麦地山,海拔2035米(在广南县西南)。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普遍。为南盘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连接云南、广西两省区的文山—百色公路从山脊通过。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
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东部山地,以在砚山县六诏村东而得名。西北—东南走向。海拔自 2100 米左右降至1500米左右。最高峰大麦地山,海拔2035米(在广南县西南)。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普遍。为南盘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连接云南、广西两省区的文山—百色公路从山脊通过。
①即吕梁山。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尚书·禹贡》: “治梁及岐。” 《方舆纪要》 卷42以为梁山即吕梁山。②亦名东梁山、博望山。即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东岸东梁山。《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七年 (463)
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37载: “秋谷在荆山麓。宋范仲淹尝寄迹于此。”
又名厥固。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一里永堌镇。《魏书·地形志》: 沛郡相县有厥城。《梁书·兰钦传》: 大通元年 (527),兰钦攻北魏萧城,“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
北魏置,为灵州普乐郡治。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北。隋为灵武郡治。唐为灵州治。宋入西夏废。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西南。属普乐郡。隋、唐为灵州、灵武郡治。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废。
元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江口镇。
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之阿蓬江。《清一统志·酉阳州》: 阿蓬水 “西南至龚滩入黔江,即 《旧志》 所谓施州江也”。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方舆纪要》 卷73龙安府平武县: 溪子驿 “在府西”。
亦作金肃军。辽重熙十二年 (1043)置,属西京道西南面招讨司。治所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城塔村古城。《辽史· 天祚帝纪 》: 保大三年 (1123),西遁云内,夏国王李乾顺遣使请临其国,“渡 (黄)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虎峰镇。清光绪 《铜梁县志》 卷2: 虎峰场 “在县南四十里”。
①在今福建罗源县西。《方舆纪要》 卷96罗源县: 罗川 “在县城西。源出县西境蒋山,接金钟潭,流经四明山下,合四明溪。又南流分三派,曰中溪、曰南溪、曰后张溪,流经松崎山,达于海。亦谓之松崎江”。②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