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沟汛
即今河北承德县(下板城)北四十里六沟镇。清于此设把总驻守。
即今河北承德县(下板城)北四十里六沟镇。清于此设把总驻守。
唐咸通二年(861)改罗源场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五代闽龙启元年(后晋长兴四年,933)升为永贞县。唐咸通中置,即今福建省罗源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永贞县。
清置,在儿斯堡 (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锦屏乡)。有守备千总驻防。
即金龙口。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里。《明史·河渠志一》: “荆隆即金龙也。”即“金龙口”。
清置,在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卧虎镇之白菜村。为黑龙江至盛京(今辽宁沈阳市)驿站之。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卷2: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察伦霍多克,三十五里至白彩站”。
即今河南郏县东二十八里冢头镇。明正德 《汝州志》 卷1 《村店》: 郏县有冢头店。
又名金陵津。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唐张祜《题金陵渡》 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 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边。唐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一名水泉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大谷口。张衡《东京赋》云:“大谷通其前。”即此。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置八关以备黄巾,大谷关即其中之一。又称水泉关。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何进所置八关之一。今河南省
①又称薄。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御览》 卷155引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也。”②即北亳。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椒举言于楚子曰:
清建,在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英额门镇。《清一统志 ·奉天府二》: 英峨边门 “在开原县东南,有英峨口城”。
在今湖南安乡县北七十里。《清一统志·澧州二》:军牧村“平原旷野,富于水草,冈峦横亘,势可屯守。相传汉马援征蛮时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