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骆道
即骆谷道。《元和志》 卷22兴道县:“傥谷,一名骆谷。……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 自今陕西周至县西南,沿骆谷水、傥水河谷,南至今洋县。是古代关中和汉中间的一条近捷通道。三国时始有记载,唐时尤为畅通。五代后日渐荒废。
又称骆谷道。自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沿骆谷水、傥水河谷,南至今洋县。《元和郡县志》:“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为关中、汉中间近捷的交通道路。三国时始有记载,唐时尤为畅通,唐末黄巢起义军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僖宗经此奔成都。五代以后日渐荒塞。
即骆谷道。《元和志》 卷22兴道县:“傥谷,一名骆谷。……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 自今陕西周至县西南,沿骆谷水、傥水河谷,南至今洋县。是古代关中和汉中间的一条近捷通道。三国时始有记载,唐时尤为畅通。五代后日渐荒废。
又称骆谷道。自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沿骆谷水、傥水河谷,南至今洋县。《元和郡县志》:“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为关中、汉中间近捷的交通道路。三国时始有记载,唐时尤为畅通,唐末黄巢起义军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僖宗经此奔成都。五代以后日渐荒塞。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寰宇记》卷123引阮升之记: “吴王濞开此沟,通运至海陵仓,北有茱萸村,以村立名。”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红水河滨。北宋庆历时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红水河滨。属桂州所领羁縻纡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入宣州。
原草坪驿。在今浙江常山县西南。《清一统志·衢州府》: 草坪 “在常山县西四十里,旧草坪驿”。(1)古镇名。又作草坪关、草平镇。在今江西省玉山县东,与浙江省常山县交界处。元至正末曾于此置军营,驻兵防守。
亦作天长海口、胶海口。在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交水县附近,为红河入海之口。《明史·张辅传》:永乐五年(1407),张辅等“击破(黎)季犛舟师于木丸江。……追至胶水县闷海口”。在今越南南定省交水附近。明永乐
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明一统志》 卷60襄阳府: 谢公岩 “在府治西南五里。昔谢希逸游此。故名”。上有仙人洞。其草经冬不萎,可避寒。洞旁有宋、明摩岩石刻。
俗称托莫公旗。即和硕特南右翼后旗。在今青海海晏县西北。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北魏太和八年(484) 建嵩阳寺。唐改为观,五代周始作书院。宋改天封观。元至元间改名嵩阳宫。院内有古柏三株,相传汉武帝登嵩时封三将军。柏今存其二。大将军柏周长约六米,二将军柏周长
在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清设加礼宛汛。
北宋置,属阆中县。在今四川阆中市东。(1)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东部、盐池东岸。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东郭,人口 3760。古称东躲,因村庄毁于山洪,在旧址之东另建新村,故名东躲;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瑞穗乡东十二里奇美村。奇密社为高山族阿美人发祥地之一。传说唐贞观年间马来西亚火山爆发,有阿美人姐弟俩援樟木入海漂流至此,婚配为始祖。连横 《台湾通史 ·经营纪》: 清光绪三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