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保国寺

保国寺

又名灵山寺。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洪塘镇北灵山山岙。始建于唐,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重建。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以及两侧僧房、钟鼓楼等,依山势而建。大殿仍保持北宋建筑风格,为浙江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物。佛座上嵌有崇宁元年 (1102) 建造石佛座碑记、昂上有墨书 “甲子元丰” 等字。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浙江省宁波市洪塘北灵山山岙。唐广明元年(880年)在原灵山寺废墟上建寺。依山势建筑,高低起伏。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两侧为僧房、客堂和钟鼓楼。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大雄宝殿(俗称无梁殿),为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建筑手法独特,进深大于面阔,柱作瓜棱形,梁栿成月梁状,使用黄桧木为建材,无积尘与虫、鸟鼠踪迹。其余建筑多为清康熙后重建或增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正春垭

    亦名真春垭。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与贵州习水县互界。《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真春垭“在军西南八十里。元系巡检驻扎处。旧曰吼滩寨,以吼滩之名似无宁息之意,而近有地名真春垭,曰雁门垭,遂用真春名之”。

  • 朝天门

    ①吴越国都城内城门之一。在今浙江杭州市吴山下鼓楼遗址。《西湖游览志》 卷13载: 朝天门“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有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为通道,横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

  • 分水关

    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地当浙、闽之冲。《明史·沐英传》:“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即此。②一名大关。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铅山县接界。地当江、闽襟要,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

  • 无假之关

    战国楚地,确址不详。《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北围曲沃、于中, 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又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不上贡事于郢矣。”徐广曰:“‘无

  • 巴氐

    居于巴地的氐族人,为氐族一支。东汉末,自巴西(今四川阆中)、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徙于汉中盆地。三国魏时,首领李虎率众五百余户附魏。西晋元康间,首领李特率众入蜀,太康年间占领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

  • 灵龛镇

    亦作林坎镇。北宋置,属德阳县。在今四川德阳市北二十里黄许镇。

  • 岛尾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滨岛美。旧属海澄县, 明置巡司于此。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岛美。明初置巡检司于此。清废。

  • 石门渡

    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南、汝水(抚河)东石门乡。《清一统志·抚州府一》:石门渡“在金溪县西四十里。旴水与清江合流经此, 为四达之衢”。

  • 小镬洲

    即今广东阳江市东南大海中小镬岛。《舆地纪胜》卷98南恩州:小镬州“在州东南”。

  • 利国山

    即铜官山。今安徽铜陵市南铜官山矿区。《新唐书·地理志》 南陵县:“利国山有铜、有铁。”《元和志》卷28南陵县:利国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古山名。又称铜官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旧产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