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依兰县

依兰县

1913年改依兰府置,后为吉林省依兰道治。治所在三姓城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清萨英额《吉林外记》: “三姓又名依兰哈拉。国语依兰,三;哈剌,姓也。” 1928年直属吉林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


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属哈尔滨市。面积 4616 平方千米。人口38.9万。辖6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依兰镇。依兰系满语“依兰哈拉”的简称,意为“三姓”(传为葛、卢、胡三姓)。依兰为中国满族祖居地之一。《吉林外纪》:“三姓又名依兰哈拉,国语(满语)‘依兰’,三;‘哈’,姓也。乃努叶勒、葛依克勒、湖西哩三姓赫哲也。”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设协领,次年筑城。雍正十年(1732年)设三姓副都统。光绪八年(1882年)设三姓厅,三十一年设依兰府。1913年改设依兰县。1914年属吉林省依兰道,1929年直属吉林省。1945年属合江省,1949年属松江省,1954年改属黑龙江省属合江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4年属佳木斯市,1991年改属哈尔滨市。四面环山,松花江及支流牡丹江、倭肯河流经县境,形成河谷平原。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亚麻、甜菜、烤烟等。森林资源丰富。松花江水产品丰富。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纺织等。221国道经此。松花江可通大型客货轮,牡丹江可通小汽船。古迹有辽、金时代的“五国头城”遗址、金代土城子古城遗址。名胜有丹清河风景区。


猜你喜欢

  • 万太县

    1931年1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万安、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驻沙村(今江西泰和县东南沙村)。取二县首字为名。1934年11月废。1931年由万安、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治沙村(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东

  • 超华山

    在今福建顺昌县西北,北接邵武市界。《舆地纪胜》 卷133南剑州 《景物下》: 超华山 “在顺昌县西北五十里,有超华寺”。正德 《顺昌邑志》 卷1: 超华山 “在白水都。周围甚广,西北入邵武境。山之幽旷

  • 炉山县

    1914年改清平县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1920年直属贵州省。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迁治凯里镇 (今凯里市)。1956年改为炉山县。1958

  • 奓山集

    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奓山镇。明嘉靖《汉阳府志》 卷2: 古乡有 “奓山”。

  • 白沙河

    ①在今山东青岛市北。《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白沙河在县东四十里。源出大劳山,西流亦合淮涉水入海。”②即今山东海阳县西白沙河。《清一统志·登州府》:白沙河“在海阳县西北六十里。源出甕崖头,下流入海”

  • 汤村镇

    简称汤镇。即今浙江余杭市南十八里乔司镇。宋《乾道临安志》卷2:汤村镇“本仁和镇,端拱元年改,隶仁和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镇为海潮所陷,后复涨为平陆。宋苏轼开汤村运盐河,即此。古镇名。即今浙江省

  • 比耳塘

    亦作比耳市。即今湖南保靖县西北比耳乡,与龙山县接界。旧属龙山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龙山县图:县西南有比耳塘。

  • 綦江长官司

    即南平綦江等处长官司。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明史·地理志》 綦江县: “元綦江长官司,属播州。明玉珍改为县。”

  • 西梁堡

    北宋置,属同官县。在今陕西铜川市北四十里。

  • 尉都楗山

    又名乞督军山、都督军山、于都斤山、於都斤山、都斤山、马德鞬山等。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即“于都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