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不溪
指今浙江省北部东苕溪自德清县至湖州市的一段河道。《元和志》卷25作余不溪水。《寰宇记》卷94乌程县:霅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序“苕溪”条:东苕溪“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经县城东南,谓之余不溪”。
指今浙江省北部东苕溪自德清县至湖州市的一段河道。《元和志》卷25作余不溪水。《寰宇记》卷94乌程县:霅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序“苕溪”条:东苕溪“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经县城东南,谓之余不溪”。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在大庄河(今辽宁庄河市)。1913年改为庄河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治今辽宁省庄河市。1913年废厅置县。
即今湖北新洲县南涨渡湖。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黄冈县西北有涨渡湖。民国 《湖北通志》卷10黄冈县: 涨渡湖 “在县西北九十里”。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新洲区南。因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涨需渡,涸可涉”
在今福建建阳市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焦源山 “岌峭拔, 登者曲折五里始达其巅。《事林广记》 以为第三十一福地”。
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何岩下。《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何岩水“源有三, 皆出山谷中。其下流一出濑溪下木兰陂,一出鲤湖下莒溪,一出龙津下延寿溪,并注于海”。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属荔浦县。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后废。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沙拉尔吉河源之东。见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3《武备志·兵事》。
“呼伦湖”的蒙古语名称。
①十六国西秦建义元年(385)置,治所在白马城(今甘肃成县西南)。北魏废。②西魏恭帝二年(555)改白马义阳郡置,属隆州。治所在奉国县(今四川阆中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苍溪等市县东北地。隋开皇
战国齐邑。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去齐,宿于昼”。赵岐注:“昼,齐西南近邑。”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北。《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赵岐注
汉长安建章宫台榭之 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书·郊祀志》 卷下: 汉武帝时 “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师古注引 《汉宫阁疏》 云: “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恒置九天道士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