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府路
金正隆二年(1157)改上京路置,治所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 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大定十三年(1173)复名上京路。
金正隆二年(1157年)改上京路置,治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大定十三年(1173年)复为上京路。
金正隆二年(1157)改上京路置,治所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 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大定十三年(1173)复名上京路。
金正隆二年(1157年)改上京路置,治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大定十三年(1173年)复为上京路。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五开卫。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三十年(1397) 改为铜鼓卫。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旧锦屏。三十年改铜鼓卫。属湖广都指挥使司。
亦名树枝河。即今新疆和田、策勒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魏书·西域传》: “于阗城东三十里有首拔河,中出玉石。” 唐杜祐《通典》 卷192:“首拔河,亦名树枝河。或云即黄河也。北流七百里入计戍水,一名计首
亦作陆靖墟。即今广西北流市南一百五十里六靖镇。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三十里。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属城阳郡。南朝宋属东莞郡。北齐天保七年 (556) 并入东武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两汉属琅邪郡,三国魏、晋属城阳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宣城县: 句溪 “又北三里至汊河,与宛溪合。其东岸为新城渡”。明设鱼潭河泊所于此。《清一统志·宁国府二》: 河泊所“有二: 鱼潭所在宣城县东北三里三汊河口。明嘉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九十五里营前。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赣州府兴国县东有营前汛。
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明属石泉县,置巡司于此。
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在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里倘甸。
一作俱振提。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 (苦盏) 附近。又作俱振提。在今塔吉克斯坦苦盏附近。唐时地属安西都护府。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