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岩
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北。《清一统志·邵武府》:会仙岩“在光泽县北四十里。高二千余丈。岩口有石穴,中深而方,清泉常满。俗名石斗岩。后涧泉出自穴中,高数丈, 名曰水漈”。《方舆纪要》作“令仙岩”,或误。
②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舆地纪胜》卷112柳州:会仙岩“在洛容县西十里。中可坐数十人。岩下有潭水, 中多怪石”。《方舆纪要》卷109洛容县:会仙岩在“县南五里,中有潭,水石清旷”。
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北。《清一统志·邵武府》:会仙岩“在光泽县北四十里。高二千余丈。岩口有石穴,中深而方,清泉常满。俗名石斗岩。后涧泉出自穴中,高数丈, 名曰水漈”。《方舆纪要》作“令仙岩”,或误。
②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南。《舆地纪胜》卷112柳州:会仙岩“在洛容县西十里。中可坐数十人。岩下有潭水, 中多怪石”。《方舆纪要》卷109洛容县:会仙岩在“县南五里,中有潭,水石清旷”。
即今云南云龙县驻地石门镇。1929年云龙县迁治于此。
即今河北巨鹿县西北十六里小吕寨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巨鹿县图:西北有小吕寨。
亦作白崖寨。南宋置,属嘉州犍为县。在今四川沐川县东南健全乡双河村。《宋史·杨泰之传》:南宋宁宗时,“白厓砦将王壎引蛮寇利店”。即此。
①又作采桑。 春秋晋地。 在今山西吉县西黄河岸。《史记· 晋世家》: 献公二十五年(前652),“晋伐翟,翟以重耳故,亦击晋于啮桑”。《索隐》: “裴氏云 《左传》 作 ‘采桑’。按,今平阳曲南七十里
即今湖北荆沙市东(江陵区东北)丫角乡。清设县丞驻此。
在今四川筠连县西南七十八里。清同治《筠连县志》卷2:万历洞“洞深十里。有碑书‘万历’年号,故名”。
①西晋改番和县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十六国后凉升为番禾郡。②唐武德二年 (619) 改番和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抱县置,属合州。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大业初属合浦郡。唐初废。
1931年置,属温岭县。即今浙江温岭市北三十二里泽国镇。清嘉庆 《太平县志 · 叙水》: “以水所钟,支流四注,号为泽国。” 镇因以名。在浙江省温岭市北部,北邻路桥区。面积35.7平方千米。人口6.8
明初置,属广州府清远县。在今广东清远市东高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