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伊犁

伊犁

①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后至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以前伊犁将军的辖区。其时将军驻惠远城,统辖天山南北路各驻防城,即当时的新疆全境。

②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以后伊犁将军和参赞大臣的直辖区,相当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拜卡达姆以东的塔拉斯河、吹河、伊塞克湖流域。鸦片战争后至光绪八年(1882)沙皇俄国通过多次出兵占领和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吞并了我国现边界以外的大片土地。

③指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的辖区,相当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直辖区和塔城地区。


古地区名。(1)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后至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以前伊犁将军的辖区。其时将军驻惠远城,统辖天山南北路各驻防城,即当时的新疆全境。(2)指清乾隆二十七年以后伊犁将军和参赞大臣的直辖区,相当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拜卡达姆以东的塔拉斯河、楚河、伊塞克湖流域。鸦片战争后至光绪八年间,沙俄通过多次出兵占领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吞并了我国今边界以外的大片土地。(3)指清光绪十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的辖区,相当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直辖区和塔城地区。


猜你喜欢

  • 采桑

    黄河津渡名。一作啮桑。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畔。《左传》: 僖公八年 (前652),“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杜预注:“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亦作啮桑。黄河渡口名。在今山西省

  • 耿乡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后汉书·耿纯传》:光武 “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李贤注: “郦元注 《水经》 曰,成郎水北有耿乡,光武封耿纯为侯国,俗谓之宜安城。其故城在今恒州槀城县西南也。”

  • 白洋河镇

    又称洋河镇。明置,属桃源县。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洋河镇。因白洋河为名。《明史·地理志》 桃源县:“东有三义镇巡检司,崇祯末,移于县西之白洋河镇。”清设千总及宿迁县主簿驻此。以产名酒“洋河大曲”著称

  • 路头山

    一名漏头山。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76黄梅县: 漏头山 “平旷可屯兵。宋末侨置县于中洲,即此”。

  • 市利寨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市利寨“在砀山县西北三十五里。旧为河滨冲要,有主簿驻此”。

  • 休循州都督府

    唐显庆三年(658)于拔汁那国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贞元六年(790)后废。

  • 祓侯国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汉书· 地理志》 注: 颜师古曰“音废”。东汉废。元于钦 《齐乘》 卷4: “祓城,音废。……俗曰肥城,废音之转也。” 《清一统志·莱州府一》: 废祓

  • 仙井

    即陵井。在今四川仁寿县南。《明史·地理志》 仁寿县:“又南有陵井,产盐,亦曰仙井。”

  • 寺门村

    即今河北泊头市西三十里寺门村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交河县图:县西北有寺门村。

  • 马陵

    ①春秋卫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左传》:成公七年(前584),晋景公与诸侯“同盟于马陵”。战国属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元前341年,齐将田忌用孙膑之计,大破魏庞涓于“马陵”,即此。另一说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