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
即伊河。伊河河谷平原亦称伊川。在今河南栾川、嵩县、伊川等县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 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宋程颐宅于嵩县西北耙耧山麓。世称伊川先生。
即今河南省洛水支流伊河。
即伊河。伊河河谷平原亦称伊川。在今河南栾川、嵩县、伊川等县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 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宋程颐宅于嵩县西北耙耧山麓。世称伊川先生。
即今河南省洛水支流伊河。
明置,即今甘肃和政县治。《方舆纪要》卷60河州 “银川驿” 条下: “又和政驿,在州南六十里。” 清裁。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掖南县治此。
南朝梁大同中置,属东巴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西魏属集州。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北巴山南麓。后废。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大渡河东岸岔道。《明史·四川土司传》:正统三年(1438),“岩州长官司让达作乱,侵杂道诸边,杂道长官安白诉于朝。帝命四川三司往谕之,皆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方舆纪要》卷69丰都县:尖峰山在“县东五十里。山峰矗起,如卓剑然。亦曰尖峰山”。
明置,属永宁宣抚司。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宣抚司 “镇远关”条下: “梯口关在司北九十里。” 清属叙永厅。后废。
元置,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大胜关。《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胜关“其地大城港镇,有大城港,合板桥、新林等浦之水入江。为江流险阨处,旁有垅阜,亦曰大城冈,宋置巡检寨。绍兴二年复置烽火台,元为
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五十里神垕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四月,土匪李汰春等 “由叶县、舞阳至禹州神垕镇,架人勒赎”。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
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驻地锦山镇。清乾隆八年(1743)喀喇沁多罗杜棱郡王噶勒藏的次子敏珠尔拉布坦被封为辅国公,人称“公爷”,建府于此,故名公爷府。1948年喀喇沁右翼旗迁治于此。1949年喀喇沁右翼旗改
在今广东始兴县西北。《舆地纪胜》卷93南雄州:丹凤山“在始兴县西北五里。天监中,九凤飞一凤,翔于是山,因名”。《方舆纪要》卷102始兴县:丹凤山在“县北五里。其峰如戟,为县主山。相传梁天监中有凤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