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河
即伊列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之伊犁河。《新唐书·突厥传下》:显庆初,苏定方等讨阿史那贺鲁,“定方兵纵破其牙,俘数万人,获鼓纛器械,贺鲁跳度伊丽水。(萧)嗣业次千泉,(阿史那)弥射至伊丽,处月、处蜜诸部皆下”。
即伊列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之伊犁河。《新唐书·突厥传下》:显庆初,苏定方等讨阿史那贺鲁,“定方兵纵破其牙,俘数万人,获鼓纛器械,贺鲁跳度伊丽水。(萧)嗣业次千泉,(阿史那)弥射至伊丽,处月、处蜜诸部皆下”。
①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分庐江郡置,属豫州。治所在安风县(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二十里)。辖境相当今安徽金寨、霍邱二县大部及河南灌河流城。东晋末废。②南朝宋末复置,治所在安丰县(今霍邱县西南二十里)。辖境
即今贵州织金县西南五十里三塘镇。清初设塘汛,为自平远州城(今织金县)出西门第三站,故名。1932年置镇。1936年废。1984年复设三塘镇。
指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民国二十年《东北年鉴》:“所谓东省,即指奉、吉、黑而言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首始用此名。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1914年由西路道改置,属福建省。治龙岩县(今福建龙岩市)。辖境约当今福建宁化、明溪、清流、连城、漳平、华安、长泰、龙海以西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西路道改名,治龙岩县(今福建龙岩市)。属
即张博铁路。自山东张店 (今淄博市)至博山。
又作牌素巴特。即今新疆伽师县。《清一统志· 喀什噶尔》: 牌租阿巴特 “在喀什噶尔城东二百里木什河北”。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喀什噶尔河: 牌租阿巴特,“回语: 牌租,天赐也。阿巴特,犹阿尔巴特
战国楚邑,为楚考烈王时临武君的封地。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南。《战国策·楚策四》: 申春君曰,“僕欲将临武君”。又 《荀子·议兵篇》: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皆此。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湖南
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北五十里王集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东安县图:西北有王家集。②即今江苏泗阳县东北王集镇。为通沭阳县孔道。清乾隆《淮安府志》卷5:桃源县有王家集。③即今湖北宜城市北二十四里王集镇。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秦淮河上。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三国吴赤乌八年(245),使陈勋“于方山南截淮立埭,号曰方山埭”。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遣校尉陈勋屯田,于方山南截淮(今秦淮河)立埭,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