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井监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陵井监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舆地纪胜》卷150隆州:“诏以(张道)陵为高士之名, 当隐其称,乃改为仙井监。”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南宋隆兴元年(1663)改为隆州。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陵井监置,治仁寿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县地。属成都府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为隆州。盛产井盐。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陵井监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舆地纪胜》卷150隆州:“诏以(张道)陵为高士之名, 当隐其称,乃改为仙井监。”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南宋隆兴元年(1663)改为隆州。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陵井监置,治仁寿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县地。属成都府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为隆州。盛产井盐。
在今山东泰安市城内西北隅、泰山南麓。祀东岳泰山神。初建于汉,历代均予修葺。《水经·汶水注》: “ 《从征记》 曰: 泰山有下、中、上三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所植也。……中庙去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3蓟州:渔山,“ 《图经》: 州西北三里有渔山,高百余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阳,故曰渔阳。下有渔水,即今州城南之龙池河也”。又清 《日下旧闻考》 卷114引 《四
亦称荆南国。五代十国之一。后唐同光三年 (925),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为南平王,都江陵府(治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相当今湖北巴东、荆沙市、监利、石首等市县间地。北宋建隆四年 (963)
唐显庆三年 (658) 置咽面州,属燕然都护府。长安二年 (702) 为咽面州都督府,属北庭都护府。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8世纪前期废。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南铜鼓营东北有三都。(1)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南岸。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2000
在今广东新丰县东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长宁县: 岳城山 “峭壁四周,若城垣然”。
即今浙江衢县西南三十四里后溪镇。清嘉庆《西安县志》卷9:城南有后溪街。
亦作牛牛坝。即今四川美姑县西南牛牛坝乡。《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宣统元年(1909),马边厅阿侯苏噶支杀英传教士于连渣脑,清兵征剿,“两军于十月二十五日贯通凉山夷巢,会于吽吽坝”。即此。
又作泥朴处河。即今俄罗斯境石勒喀河支流涅尔查河。河口为尼布楚城。清康熙《平定罗刹方略》卷4:“索额图等奏言: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尔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
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 (一说在高密市境)。《史记·曹相国世家》: 曹参 “从韩信击龙且于上假密,大破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