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支线
自河北微水(今井陉县)西北至井陉煤矿。长11.8公里。为正太铁路支线。1936年动工修筑, 次年建成。
自河北微水(今井陉县)西北至井陉煤矿。长11.8公里。为正太铁路支线。1936年动工修筑, 次年建成。
即今广东罗定市。元大德八年(1304)泷水县徙治于此。明万历五年(1577)改置罗定州,1912年改为罗定县。1993年改设罗定市。
一名鼓钟城。在今山西垣曲县东三十五里。《水经·河水注》: 教水南流历鼓钟川,分为二涧,“一水历冶官西,世人谓之鼓钟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及铜钱也”。《周书·武帝纪》: 北周建德五年 (576),“乌氏
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三十里。宋《嘉定镇江志》卷6:五州山“山名不知何始,前辈多以为登山之绝顶,望见五州”。故名。
在今江西全南县东北。清时设巡司于此。
明置,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明史·地理志》 广宁中屯卫中左千户所:“辖杏山驿至小凌河驿。”因杏山而名。明置,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有城,为当时东北交通要冲。崇祯十五年(1642年)为清军所克,城
1912年改崖州置,属广东琼崖道。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1952年迁治三亚镇(今三亚市)。1984年改设三亚市。旧县名。1912年改崖州置,治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1954年迁治三亚。198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下溠县置,属随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大业三年(607) 属汉东郡。大业末废。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复置,属随州。五代梁乾化三年 (913) 改为汉东县。后唐
指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民国二十年《东北年鉴》:“所谓东省,即指奉、吉、黑而言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首始用此名。
一作屹槎山。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0静乐县:屹嗟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北接刁胡山,西通磨官谷。谷中有磨川水,亦流注汾水”。
明初改元撚站置,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东浓河镇。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