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泻水
相当今江苏江阴市南锡澄运河。《寰宇记》卷92无锡县:五泻水“在县北一十四里无锡、江阴、晋陵三县界”。《宋史·河渠七》:南宋乾道六年(1170),“两淛转运司并常州守臣言,填筑五泻上、下两闸,及修筑闸里堤岸”。
相当今江苏江阴市南锡澄运河。《寰宇记》卷92无锡县:五泻水“在县北一十四里无锡、江阴、晋陵三县界”。《宋史·河渠七》:南宋乾道六年(1170),“两淛转运司并常州守臣言,填筑五泻上、下两闸,及修筑闸里堤岸”。
本名泉眼沟。简称泉沟。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泉沟。附近有大泉眼沟、小泉眼沟及西泉眼沟等村。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图:东北有大泉眼。民国 《昌图县志》 图: 东北有泉眼沟。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南二十里铁匠营村。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为桑泉县。北周复改猗氏县,属汾阴郡。隋属河东郡,大业九年 (613) 移治今临猗县。唐属河中府。明属蒲州。清属蒲州府。
1942年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赫章县。在贵州省西北部,邻接云南省。属毕节地区。面积3235平方千米。人口64.4万,有汉、彝、苗、布依、回等民族,少数民族占21.7%。辖6镇、12乡(含12民族
一名墨山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在今新疆和硕县东北、托克逊县南库鲁克山北麓破城子一带。《汉书·西域传》:山国“山出铁,民山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后汉书·西域传》:“(班)乃立焉耆左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为古黄河的重要渡口。《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自海上还,“至平原津而病”。又《淮阴侯列传》:汉高帝三年(前204), 韩信引兵东去,“未渡平原, 闻汉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南三十里。清置汛,有千总驻此。
元置,即今山东曹县治。《明史· 地理志》 曹州: 洪武二年 (1369),“州治自北徙于盘石镇”,即此。(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曹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曹州治此。四年降州为曹县。(2)今镇名。
即今河南方城县南二十五里券桥乡。清康熙 《南阳府志》 卷2 《集镇》: 裕州有券桥店。
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之牙山。《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腄县: “有之罘山祠。居上山,声洋(丹) 水所出,东北入海。” 居上山之 “上” 系 “止”之讹。
即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口外之台州湾。因为此地旧为台州府(治今临海市)之出海口,故名。(台tāi)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海域、椒江口外。因地处旧台州府之出海口,故名。港湾优良。海湾呈喇叭状,北起白沙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