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汶

五汶

今山东泰安汶水及其四条主要支流的合称。晋郭缘生《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汶凡有五:北汶、嬴汶、牟汶、柴汶、浯汶, 皆源别而流同。”《元和志》沿用。据《水经注》,五汶应为汶水干流及牟汶、北汶、石汶、柴汶。


山东省泰安市南汶水及其四条主要支流的合称。晋郭缘生《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汶凡有五:北汶、嬴汶、牟汶、柴汶、浯汶,皆源别而流同。”据《水经注》,五汶应为汶水干流经流及牟汶、北汶、石汶、柴汶之总称。一、干流上游流经今莱芜市西北古嬴县南,应即《述征记》所谓嬴汶。二、牟汶出今莱芜市东古牟县南,西流至泰安市东入汶。今地图以此为汶水正源。三、北汶今名泮河。源出泰山西北谷,南流至今泰安市西南,古时折东至牟汶口南入汶,今改道东南流入汶。四、石汶又名环水,今称梳洗河。源出泰山南麓,南流折东入北汶。五、柴汶一名淄水。上源即今新泰市西北之羊流河,西南流合今小汶河,西北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六、《述征记》所谓浯汶,即浯水。源出今莒县北,东流至高密市西入潍河。既非汶水支流,也不在古泰山郡境内,不应属“五汶”之列。


猜你喜欢

  • 应天卫

    明置,属南京。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浦口镇。《方舆纪要》卷20江浦县:浦口子城“在县东三十里。明洪武四年立应天卫,命指挥丁德筑城于此,周十四里有奇”。后迁北京。

  • 郃阳

    一作合阳。战国魏地,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史记·魏世家》: 文侯 “筑合阳”。即此。汉时置郃阳县。即“合阳”。

  • 回村

    在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之女郎山北。即汉之阳丘城。

  • 江南西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东、西二道。江南西道辖原江南道中部之地,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管辖宣、饶、抚、虔、洪、吉、袁、郴、鄂、岳、潭、衡、永、道、邵、澧、朗、连等州。辖境约当今江西、湖

  • 定军山

    在今陕西勉县南。《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 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夏侯) 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渊军……先主遂有汉中”

  • 财丘郡

    南朝梁置,治所在财丘县(今安徽临泉县南)。辖境相当今安徽临泉县地。北齐废。

  • 浑州

    唐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境内。后废。

  • 古石山

    亦名古城山、五面山。在今四川邛崃市南十里。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祠。汉文帝时,以铁铜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 岁

  • 卫藏

    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思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

  • 大鳙水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大鳙水“出大鳙山,溉田六十余顷,西北流入斜水。《志》云,大鳙与芙蓉峰水并入绣水。盖斜水合于大鳙矣”。《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鳙水“源出大鳙山。山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