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味山

五味山

在今四川茂县东。《寰宇记》卷78茂州汶山县:五味山“在县东一十八里。山出五味子,因名之”。


猜你喜欢

  • 蔚州

    北魏永安中以怀荒 (今河北张北县)、御夷(赤城县北) 二镇置,后移治今山西平遥县西北。北周移治灵丘县 (今山西灵丘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六年 (623) 复置,寄治阳曲县 (今太原市北阳曲镇),次年

  • 大娑婆山

    亦名婆娑山。在今四川乐至县南。 《元和志》卷33普慈县:“婆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山绵亘数百里。”有大、小婆娑山之分。《寰宇记》卷87乐至县:“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方舆

  • 鄱阳郡

    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孙权分豫章郡置,治所在鄱阳县 (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镇)。三国吴赤乌八年 (245) 移治吴芮故城(今波阳县)。辖境当今江西鄱阳湖东岸、进贤县以东及信江、乐安江流域 (婺

  • 新茨山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五十里严田乡。《寰宇记》 卷109吉州安福县: 新茨山,“王烈之 《安成记》云,豫章太守贾萌与安成侯张普争战于新茨之野。今县侧有新茨亭”。

  • 庸浦

    春秋楚地。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长江北岸。《左传》: 襄公十三年 (前560),吴侵楚,养由基及子庚诱敌,“战于庸浦,大败吴师”。春秋楚地。在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长江北岸。《左传》襄公十三年(前560年):

  • 武阳桥

    在今江西瑞金市西南武阳镇。为横跨绵江的一座木桥。1934年10月红军北上抗日时,武阳人民特地搭起此桥,让红军迅速渡河,并在桥头与红军挥泪告别。故称此桥为 “长征第一桥”。

  • 忽剌火失温

    又作忽兰忽失温 (蒙古语,意为红山咀)。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图拉河上游南的乌兰山口。《元史·明宗纪》: 明宗从和林东行,过土拉河,至忽剌火失温,复东行至克鲁伦河上游西的撒里怯儿。金幼孜 《后北征录》

  • 皖北行署区

    1949年置,治所在合肥县 (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及河南永城、江苏江浦等县地。1952年4月撤销。1949年4月以安徽省北部地区设置(省级)。行政公署驻合肥市。1952年撤销,与

  • 洮北县

    1946年由洮南县属之庆平、庆远、永平、永安、万宝、宝利、瓦房、新立、富贵、兴隆等十村析置,属嫩江省。治瓦房 (今吉林洮南市西北瓦房镇)。1949年撤销,并入洮安县。旧县名。东北解放区设。1946年由

  • 峡阳

    即今福建南平市西北峡阳镇。清时南平县丞驻此。民国时设县佐。即今福建省南平市西北峡阳镇。清福建南平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