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京道
即辽兴宗重熙后上京、南京、东京、中京、西京道的合称。
辽会同元年(938年)置上京道,升幽州为南京道,改旧南京道为东京道;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置中京道;重熙十三年(1044年)置西京道,合称“五京道”。
即辽兴宗重熙后上京、南京、东京、中京、西京道的合称。
辽会同元年(938年)置上京道,升幽州为南京道,改旧南京道为东京道;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置中京道;重熙十三年(1044年)置西京道,合称“五京道”。
又称姜家庄。即今山东烟台市东南姜格庄镇。旧属牟平县。民国 《牟平县志》 卷3: 姜革庄集“在县 (治今宁海镇) 东四十五里” 姜革镇。
即今贵州罗甸县西南罗悃镇。清爱必达《黔南识略》 卷3罗斛州判: “罗悃、床井、沟亭、逢亭、上隆、罗苏、赖石各亭,虽非膏壤,水旱皆可有收。”
在今辽宁本溪市区。民国《奉天通志》卷75本溪县:本溪湖山“下有石湖水, 由洞底流出,入太子河”。严冬不冰,蒸气若雾。清置本溪县以此名。在辽宁省本溪市。原名碑溪湖,又称杯犀湖。清乾隆年间改今名。湖水源自
1914年改安平县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马关县。民国《马关县志》:“县治原名马白,初居民尽为侬人,其地多白马,而侬语倒呼为马白,遂以得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南部。属文山壮族苗族
亦作慈涧。即今河南新安市东南之磁河,在慈涧镇北与涧河合为磁涧河,注入洛河。《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少水注之……世谓之慈涧也。”《隋书·地理志》: 河南郡寿安县有慈涧。《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唐武德五年(662)置,治所在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博城、梁父、嬴、肥城、岱等五县。相当今山东泰安、肥城二市附近地。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博城县(今山东泰
明永乐三年(1405)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宣德十年(1435)移治苦峪(今甘肃安西县东南),正统十一年(1446)废。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治沙州故城(今甘肃敦煌市西)。因罕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黄庵乡。民国 《全椒县志》 卷1: 黄家菴街 “距城六十里,长百余步”。
①南齐置,属越州。治所在兴昌县 (今广西玉林市西南)。隋废。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牢州置,治所在南流县(今广西玉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东部、南部之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牢州。(1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小留镇。《春秋》:桓公十二年(前700)七月,“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