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台湾南部之下淡水溪。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即今台湾省高雄、屏东两县之间的下淡水溪。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四十里天门山口。元至元中建。明宣德年间(1426—1435)重修。原有殿宇在抗日战争时被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二十余间。四周古木参天,苍翠葱郁。层峦起伏,怪石嶙峋,若虎若牛,若马
①亦名涂山、黄山。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七里长江南岸。乾隆 《巴县志》 卷 1: 真武山“山势极高,云岩泉涧,鸟道曲盘,绝顶雄视两江,城如浮叶。澄鉴亭侧有万历二十三年铁柱。山左有真武庙。为郡城第一屏障,即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清一统志 ·汉阳府一》: 南河渡 “在汉川县西南六十里龙门山下,宋党仲昇御金人于此”。
① 《尚书· 禹贡》: “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历来经学家解释不同: 一说以为梁、雍二州的黑水和导川的黑水是一条水,发源雍州,南流过梁州,入南海,见
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 铁山堡 “嘉靖二十八年筑,万历二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中为寇残毁,复加修葺,遂以铁山名之”。
①明代厄鲁特四部之一。游牧地在塔尔巴哈台附近雅尔地方(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一带)。明末为准噶尔所逼,徙居欧洲伏尔加河畔,数传至渥巴锡,因不堪沙皇俄国的压迫、掠夺,复率部东归内附,诏以汗渥巴锡所领乌纳恩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四十五里林亭口镇。清乾隆 《宝坻县志》 卷6: “最著为林亭口,盖巨镇也。”在天津市宝坻区东部、箭杆河南岸。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林亭口,人口 3520。据传明成
清置,属怀远营。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漫水湾镇 (松林)。设把总分防。
即清水。在今四川开县东北之东河,为小江 (开江) 支流。《明史·地理志》 开县: “南有开江,彭溪之上流,有清江自县东流合焉。”白龙江支流。在四川省东北部。源出青川县西北摩天岭大草坪南麓,东南流经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