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乾县

乾县

①1913年降乾州置,属陕西关中道。治所即今陕西乾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②1913年改乾州厅置,属湖南省。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1914年改为乾城县。


(1)旧县名。1913年由乾州厅改置,治乾州(今湖南吉首市南乾州镇)。1914年更名乾城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中西部、黄土高原南缘。属咸阳市。面积994平方千米。人口54.7万。辖14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以境内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得名。战国秦为好畤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置好畤县(今城关镇东好畤村),属内史。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右扶风。东汉省。西晋元康中复设,治迁今好畤村东南,属扶风国。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分好畤县漠谷河西部析置莫西县,治今乾县西北,好畤县为扶风郡治,莫西县属武功郡。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省好畤入莫西县,属扶风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莫西县改称好畤县,大业三年(607年)省入上宜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再置好畤县,属雍州。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移治于今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文明元年(684年)析好畤、醴泉等五县地于今城关镇设奉天县,属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年)在奉天城置乾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乾州,政和七年(1117年)又以奉天县置醴州。金天德三年(1151年)复为乾州。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撤销奉天县,辖地由乾州直辖;五年又将好畤县废入乾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乾州直隶州。1913年撤州设乾县。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邠县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61年属咸阳专区,1968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属咸阳市。地处关中盆地区西北部。泔河、漆水河、漠谷河流经境内。为宝鸡峡引渭和羊毛湾水库灌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为主。石灰石储量丰富。工业有机械、电子、建材、医药、食品等。西兰公路经此。古迹有乾陵、靖陵和永泰公主、章怀、懿德太子墓组成的唐代古墓群。当地“弦板腔”为陕西优秀剧种之一。


猜你喜欢

  • 永济堡

    明初置,在今陕西定边县东一百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永济堡“在新安边营东四十里。成化中移置迤南上洪寺,属西路参将戍守”。

  • 昔阳亭

    在今河北晋州市西。《汉书·地理志》下曲阳: 应劭曰,“晋荀吴灭鼓,今鼓聚昔阳亭是也”。

  • 洮江

    ①即沔渡水。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方舆纪要》 卷80酃县 “洣水” 条下: 沔渡江 “在县西南 (按,应为县东)。源出万阳山,流入茶陵州境,谓之洮江”。②即今越南河内市一带之红河。《元史· 安南传》

  • 十八里集

    即今河南尉氏县东十八里乡。清道光《尉氏县志》卷3《村镇》:“十八里村,至城十八里。”

  • 蓝彩桥

    清置,属五常厅。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清置巡司于此。

  • 五国头城遗址

    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松花江南岸、牡丹江东。城为长方形,周长2210米,残高3米。系辽、金时古城。金囚北宋徽、钦二帝于此。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的松花江南岸。西濒牡丹江,东傍倭肯河。拉哈府山(俗称西山)

  • 麻冢集

    在今河南永城市西南六十里,南与安徽涡阳县接壤。1939年春至1941年春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旧址在此。

  • 黄碧村

    即今浙江缙云县北二十四里新碧镇驻地黄碧村。清光绪 《缙云县志》 都图: 县北有黄碧村。

  • 符特山

    即今四川渠县东北龙骧山。《汉书·地理志》 宕渠县: “符特山在西南。” 《寰宇记》 卷138渠州: “符特山在宕渠县西南,今县则有龙骧山,盖古符特山也。”

  • 旴江亭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旴江上。《舆地纪胜》卷35建昌军:盱江亭“在郡城天酒门外盱水之上,南唐韩熙晟记”。《清一统志·建昌府一》:盱江亭“南唐制置使陈晖建,韩熙载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