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第河
亦作兀的河、乌底河、无底儿河。源出外兴安岭,东流入鄂霍茨克海。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部之乌第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割,今尚未解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后被沙皇俄国侵占。
即“兀的河”。
亦作兀的河、乌底河、无底儿河。源出外兴安岭,东流入鄂霍茨克海。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部之乌第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割,今尚未解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后被沙皇俄国侵占。
即“兀的河”。
在今江苏铜山县北。《清一统志 ·徐州府一》: 茶城河 “一作垞城。为运道所经。明嘉靖末,黄河北徙,城为漕、黄交会之冲道”。
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水经·河水注》:参合县“西去沃阳县故城二十里,县北十里有都尉城。《地理志》曰:沃阳县,西部都尉治者也,北俗谓之阿养城”。
(臺) 又名姑胥台,简称胥台。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越绝书 ·吴地传》: “胥门外有九曲路,阖庐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子胥谏夫差不听,曰: “臣今见麋鹿游姑苏
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东宕渠郡置,属合州。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等市县地。北周改为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东宕渠郡置,治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市)。
即今陕西商南县西南边境马家坪。1946年当地解放后曾置郧商县治此。
即突沦川。在今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或说即塔里木河。《新唐书·吐谷浑传》: 贞观九年 (635),李靖军破吐谷浑,其王伏允 “走图伦碛,将托于阗”。即此。即“突沦川”。
公元八、九世纪对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中叶占据青、康大部地区后,藏文史籍中称“蕃”与“大蕃”,意为“西藏与青、康各藏族聚居地区”。《旧唐书·吐蕃传》:“西为大蕃,东实巨唐
即今琉球群岛。《三国志·魏书·东夷传》: “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吴人称之为夷洲。
①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北。《清一统志·霍州》 “梗壁堡” 条下: “营田堡,在 (赵城) 县东南三十里。”②即今陕西清涧县南营田村。《清一统志·绥德州》: 营田堡 “在清涧县南三十里。《县志》: 旧传宋种
唐安西都护府属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南岸奥图克附近。《新唐书· 地理志》引贾耽《四夷路程》: “冻城又一百一十里至贺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