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县

临县

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临州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临县。万历二十三年 (1595) 改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西部、黄河东岸,邻接陕西省。属吕梁市。面积 2978 平方千米。人口57.9万。辖13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临泉镇。西汉置临水县,治今县东北,属西河郡。东汉废。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乌突县,乌突郡治。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乌突郡为太和郡,乌突县为太和县;三年废郡,太和县属石州。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属石州。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改属晋宁军。金改名临水县,属石州。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改临水县为临泉县,属太原府;至元三年(1266年)升为临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州治移于今址。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临县。《郡县释名》山西卷上:临县“在凤凰山之东麓,临湫水河,湫水又名临川河,县名临者以此”。属太原府;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改属汾州府。清因之。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0年分置临南、临北二县。1946年复并为原制。1949年属兴县专区,1952年属榆次专区,1971年属吕梁地区。2003年属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河、湫水河、月境河、清凉寺河流经。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糜子、马铃薯、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盛产红枣。矿产有煤、铁、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大理石、铝土、石英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冶金、焦化、铸造、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忻碛、兴离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黑龙庙、义居寺、善庆寺、正觉寺、毛泽东渡黄河登岸处纪念碑等。


猜你喜欢

  • 南龛山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舆地纪胜》 卷187巴州: 南龛 “在州南二里。凿石为佛”。《方舆纪要》卷68巴州: 南龛山 “在州南一里。悬岩绝壁,多奇胜”。有隋、唐、宋摩崖造像及开元、会昌、淳熙等年号题记。

  • 接舆山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2邹县“距越山” 条下: 接舆山 “以山形如两车相接也”。

  • 随驾山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北五十里元 《至顺镇江志》 卷7: 随驾山“在 (丹阳) 县北五十里经山西”。《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阳县: 随驾山 “相传秦始皇尝过此,今县北十五里有秦驰道,亦以始皇名也”。

  • 官源渠

    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凤凰山南。《新唐书·地理志》 成都县: 万岁池 “南百步有官源渠堤百余里。天宝二载,令独孤戒盈筑”。

  • 夹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分龙冈县置,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一带。南朝宋废。

  • 鄱阳山

    初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唐改今名。《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鄱阳县: 鄱阳山 “俗相传谓之石印,即鄱阳山是也”。

  • 北江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鹿城关(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北)。隋开皇初废。②南朝陈置,治所在赭圻城(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三十里)。领南陵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废。③北齐改湘州置,治所在新化县(今湖北大悟县

  • 刘家圈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宋史·吴璘传》: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金将“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据险自固。

  • 高要县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东卷: “有高要山,一名高要峡。” 县以此名。南朝宋改属南海郡。梁为高要郡治。隋平陈废郡,改为端州治。大业初为信安郡治。唐复为端州治。北

  • 青龙镇

    ①在今山西柳林县东青龙村。《清一统志·汾州府》: 青龙渡 “在永宁州西一百二十里青龙镇。旧设巡司。本朝乾隆三十三年,移驻柳林镇”。②又名龙江镇、通惠镇。北宋淳化二年 (991)置,属华亭县。在今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