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都县

中都县

①秦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移治今榆次市东十五里。北齐移治今榆次市。隋开皇十年(590)改为榆次县。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平陆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汶上县。贞元十四年(798)改属郓州。宋属东平府。金贞元元年(1153)改汶阳县。 《资治通鉴》:五代唐同光元年(923),王彦章为李嗣源所败,“彦章退保中都”。即此。


古县名。(1)秦置,治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属太原郡。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立中子刘恒为代王,都此。北魏移治今晋中市榆次区东,北齐天保中又移治今晋中市榆次区。隋开皇十年(590年)改为榆次县。(2)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平陆县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属兖州。贞元十四年(798年)改属郓州。北宋属东平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为汶阳县。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嗣源败王彦章于递坊镇,彦章退保中都,即此。


猜你喜欢

  • 新竹县

    清光绪元年 (1875) 改淡水厅置,属台北府。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光绪二十一年 (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新竹市。新竹原名竹堑,由高山族社名音译而来。设县时取竹堑之 “竹”

  • 信阳县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义阳县置,为信阳军治。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而改名。治所即今河南信阳市。元至元十四年 (1277) 为信阳府治。十五年 (1278) 为信阳州治。元末废。明洪武元年(136

  • 新路岭

    一名新乐岭。在今福建长汀县西,与江西瑞金县接界,贡水出此。《舆地纪胜》 卷132汀州《景物下》: 新路岭 “在长汀县西六十里。峭险壁立,砂砾崎岖,行者病焉。岭背即隶江西,此乃天所以限闽中也”。

  • 蒲津关

    本名临晋关。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汉武帝改称蒲津关。其后简称蒲关,或沿用临晋关旧名。《周书·武帝纪》: 建德五年 (576),“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

  • 羌浪驿

    亦作俭浪驿。唐剑南至南诏清溪道主要驿站之一。在今四川德昌县北、安宁河东岸。唐樊绰《云南志》卷1:沙野城“至俭浪驿八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巂州:“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泽。”贞元十四年(798)

  • 庆成军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置,属河中府。治所在荣河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熙宁元年(1068)废。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置,治荣河县(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万荣、河

  • 烟集冈

    亦名延吉冈。即今吉林延吉市。民国郭熙楞 《吉林汇征》: 延吉县 “地名延吉冈,又名南冈”。

  • 福全千户所

    明洪武初置,属永宁卫。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福全。清顺治十四年 (1657) 废。明洪武初置,治今福建省晋江市东南福全。属永宁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

  • 石门洞

    又称龙王洞。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五十里筐覆山。《清一统志·宜昌府》:石门洞“在东湖县南五十里,接宜都县界。洞穴幽邃,潭深莫测,祷雨辄应”。今潭侧尚有清代学者王柏心所写《游石门洞记》、书法家邓石如所书《列

  • 黄马关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氾水镇西十五里。《水经·河水注》: “河水右径黄马坂北,谓之黄马关。”《晋书·载记·刘曜》: 刘曜攻金墉,“闻 (石) 季龙进据石门,续知 (石) 勒自率大众已济,始议增荥阳戍,杜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