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髻山
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北十三里。《方舆纪要》卷36平度州“大泽山”条下:两髻山“山椒并列,如绾双髻。现河出焉”。
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北十三里。《方舆纪要》卷36平度州“大泽山”条下:两髻山“山椒并列,如绾双髻。现河出焉”。
在今云南鹤庆县南境。《清一统志·大理府》: 迦叶洞 “在宾川州鸡足山东北三十里。明李元阳游记: 有二洞,皆名迦叶,一在山麓,每岁二月,土人作会; 一在山腰,草木蒙蔽。洞深各百余步,奇石万状,而雕镂巧妙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大柏乡。清同治《涪州志》卷1:长滩里有“大柏树”。
在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为乌苏哩江支流。《清史稿·地理志》 虎林厅: 乌苏哩江 “又北纳七虎林河,合阿布沁、小大木克、独木、外七里星河,入饶河”。
即今广东连州市东北星子镇。《清一统志·连州》: 星子墟“在州东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置巡检司。本朝嘉庆二十一年移于阳山县七巩墟,以州判驻此”。即今广东省连州市东北星子。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巡检司于
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清光绪 《山东通志》卷23: 苫山 “在县 (按指东阿县旧治,今平阴县西南东阿镇) 西二十里。平地一丘,状如旋螺。旁为雨山,又西为关山”。山下有苫山村。
亦作太和寨。北宋筑,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金正大三年(1226)升为太和县。
又名禁江。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九十里长江北岸。《明史·太祖本纪》: 太祖二十三年 (1363),陈友谅围南昌,太祖帅舟师赴救,“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嘴,遏友谅归路……友谅食尽,趋南湖嘴,为南湖军所
在今山东沂水县北沭水北岸。《续汉书·郡国志》:琅邪国东莞“有邳乡”。《水经·沭水注》:“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周于南,俗谓之半城。”《清一统志·沂州府
亦作飞越岭。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为与泸定县界山。《元和志》卷32汉源县:飞越山“在县西北一百里。山西、北两面并接羌戎界,仪凤二年置飞越县,天宝初废”。山高险,旧为沉黎西境之要害,由蜀入藏必经之路。
即今山东荣成市西南黄海中苏山岛。清光绪《文登县志》卷1谓:“《山海经》:苏门, 日月所出,岛名本此。”另一说据《清一统志·登州府》:苏门岛,“《县志》:相传与姑苏遥对,故名”。光绪《山东通志》斥为无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