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驿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为长安与洛阳间重要陆路交通驿站。《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北魏主循河西行,宇文泰备仪卫迎帝,“谒见于东阳驿”。即此。
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为隋唐时长安与洛阳陆路交通重要驿站。《周书·文帝纪》: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从洛阳率轻骑入关,太祖备仪卫奉迎,谒见东阳驿”,即此。北宋废。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为长安与洛阳间重要陆路交通驿站。《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北魏主循河西行,宇文泰备仪卫迎帝,“谒见于东阳驿”。即此。
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为隋唐时长安与洛阳陆路交通重要驿站。《周书·文帝纪》: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从洛阳率轻骑入关,太祖备仪卫奉迎,谒见东阳驿”,即此。北宋废。
清初置,属塔子沟厅 (后属承德府)。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官大海,后迁今县之南南公营子。俗称南公旗。原属直隶,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9年迁治大城子镇 (今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方舆纪要》 卷47临颍县: “临颍驿,今在县治西。明初置。”
又名法轮场。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球溪河岸之法轮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四眼桥“在州西一百四十里。又名法轮场。连仁寿界。人烟稠密,后有巨涧, 出阳陵山,下流经龙水废县,委曲数十里,至球溪小三江口,与龙结
①北周置,治所在资田郡盐水县 (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4引 《方舆胜览》: “后周置亭州,取都亭山为名。” 隋大业初改为庸州。②北周改南定州置,治所在蒙笼
①东汉本初元年 (146) 置,治所在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建安末废。西晋改为博陵国。北魏复为博陵郡。治所在鲁口城 (今河北饶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北齐移治安平
在今新疆新和县以西地区。《新唐书·地理志》: “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
①古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上北南流向一段为西河,潼关以下西东流向一段为南河。《尚书·禹贡》叙荆州贡道作 “逾于洛,至于南河”,即指此。②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磴口县以下,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即今黄河正流,但当
在今江苏昆山市西界溪上。《清一统志·苏州府二》:玉山草堂,“《府志》,元顾仲瑛筑,亦曰玉山佳处。园池亭榭,诗酒觞咏,吴中第一”。
1932年改黎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华宁县。钱一《华宁县由来》:“它的命名是因县城北面有一华盖山,其次,又因历史上曾取名为宁州,故取华盖山和宁州的一个字来命名为华宁县。”(载《地名集刊》198
又名杨埠关、杨埠口镇。即今河南平舆县东二十八里杨埠镇。旧属汝阳县。明置杨埠巡司。清废。民国初设县佐驻此。(1)在江西省余干县东南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杨家埠,人口870。地处